智库支招:惠州仲恺融入“深圳都市圈”最需要做这件事
南方+
2021-08-13 22:39

今年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规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合同外资总量及其增幅、实际利用外资完成总量及其增幅,共5个经济指标涉及的8个数据都位居惠州第1位。

从2010年体制机制改革之后,仲恺高新区的发展有高峰有低谷,如今重新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它的历程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接下来,哪些事情是最需要做的?近日,记者围绕这些话题采访了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华南区总经理孔伟强。

经验:要未雨绸缪,提前做产业规划布局

孔伟强认为,回顾仲恺近十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到,一个地区既要引进先进项目,也要注重培育根植性强的本土企业。尤其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在产业还没受到冲击的阶段,及早布局若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形成一定的企业和产业梯队,并且要久久为功、持续耕耘。这样才能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后劲。

事实上,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无论是仲恺还是周边的深圳、东莞、珠海,或者北京和天津,其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应及时搭建自身的产业体系,形成扎实的发展基础,并且保持居安思危的头脑,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坐享眼前的红利。做好了这一点,产业发展就比较顺利,在全球的竞争环境中更具优势,做不好这一点就会被动。

“融深”:仲恺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近年来惠州一直在提倡“融深”,在这个过程中,惠州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最大的比较优势,即土地空间大和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在广东而言,惠州的面积都算是大的,更不用说对比深圳和东莞这样土地紧张的城市。仲恺作为惠州创新发展的领头羊,更加应该凸显这种比较优势,来引进深圳乃至其他地区的优质项目,否则这些项目为什么要过来?如果这种优势都没了,或者说发挥不出来,在当前阶段是很难去吸引好项目的。

当前,仲恺高新区提出对标苏州高新区。孔伟强认为,对比去年惠州和苏州的GDP,分别是4222亿元和逾2万亿元,两者差距太大。这也可以启示仲恺乃至惠州,首先应该学习苏州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因为一个城市的GDP做到这个级别,营商环境一定是非常好的。如果和它的差距过大,应该反思营商环境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然后加以改善。

同时,干部队伍要保持先进的理念和改革的魄力,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尤其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更要善于研究新经济和新事物,熟悉产业前沿的最新变化,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工作的动力。具体到仲恺高新区,由于已经具备了较完善的产业体系,现在应该紧紧抓住惠州融入深圳都市圈的机遇,做好补链和强链的工作,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尽量多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推动产业快速爬坡,从而真正实现转型升级,这是仲恺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原标题《智库支招:惠州仲恺融入“深圳都市圈”最需要做这件事》)

【记者】刘光明宝

【摄影】梁维春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