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红色印记 | 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澳门
深圳特区报
2021-08-02 07:43

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一些进步分子积极配合国内革命运动。从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爱国宣传活动到20年代初澳门工人阶级开展的罢工运动,从发动民众抗议到成立救助组织,澳门涌现出一批批爱国力量,为中华民族独立抛洒热血。

澳门与香港一样,是连接海外的门户,地理位置特殊,抗战时期保持着形式上的重力,斗争环境与中国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但同时,澳门地域狭小,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到抗战时期因难民涌入,人口才增加到30多万,外来人员容易引起注意。若没有长期正当职业做掩护,要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据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左双文介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澳门的活动,大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掩护革命同志,提供撤退和转移的便利。据了解,1941年底,香港被日军占领,一大批来不及撤退的进步文化人士取道澳门转移。“他们经长洲岛过伶仃洋到澳门,由澳门的秘密联络站帮助,经广州湾或江门、台山到桂林。”左双文对记者说。其次是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内地斗争。抗战爆发后,中共澳门工委广泛发动澳门同胞,先后动员和组织了一批爱国青年加入“惠阳青年回乡服务团”“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等,回到广东等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据悉,1937年8月成立的澳门四界(教育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便是在中共澳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的。第三,接触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共产党在澳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是将重点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和发动下层民众,较少注意与上层各界认识的接触,这种状况直到抗战前后才开始有所转变。”左双文表示。

提及在澳门的抗战,就不得不谈及热血青年廖锦涛。1914年,他出生于南海县南庄龙津永明村(今佛山市禅城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廖锦涛受中共澳门组织委派,参与组建澳门四界救灾会,并担任理事兼宣传部副部长。1938年10月21日,澳门四界救灾会成立以廖锦涛为团长的回国服务团,先后派出11个队共160余名青年奔赴广东的西江、东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开展抗日活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夺取全国政权。”左双文说道,“澳门的环境不同于内地,党组织、工作方式和工作任务与直接在前线进行武装斗争或在根据地工作的组织不同,它是设立机关、沟通联络、广交朋友、搜集情报、积蓄力量,在可能的条件下以人力物力支援内地夺取全国政权。如果以这一标准衡量,抗战之后,中共澳门党组织是基本完成了上述任务的。”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