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惠州答卷
南方日报 南方+
2021-07-21 11:00

眼下正值夏收,惠州农田上演“机器换人”,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中奔驰,一粒粒金黄色稻谷丰收进仓,这是惠州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2021年是乡村振兴承上启下、开拓新局的关键一年。惠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方向和重点,立足实际系统推进“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以“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集中资源和力量补短板、锻长板,盯紧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惠州答卷。

接二连三 三产融合

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

最近,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的一家肉鸡养殖场迎来新一批鸡苗入栏,在几个月悉心喂养后,这些肉鸡将卖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商超,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

黄文祥是这家养殖基地的负责人,从十几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从事三黄胡须鸡的养殖工作,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养殖经验逐渐成熟,他的三黄鸡养殖规模逐日扩大。

“我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以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思维,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如今,黄文祥的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种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000多亩,每年利润近千万元,员工有150多人。

作为乌坭湖村的特色产业,三黄胡须鸡养殖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村级农业产业,已发展成为年出栏1500多万只三黄胡须鸡、产值5亿元以上,带动周边3000多家养殖农户创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并于去年底入列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乌坭湖村是惠州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自2019年以来,惠州累计投入中央、省、市级财政资金9498万元,扶持实施“一村一品”项目102个,打造了一批包括蔬菜、水果、粮食、花卉、茶叶、南药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集聚地,其中获13个省级专业镇、63个省级专业村认定,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各1个,15个农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农业特色产业活力焕发。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为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惠州提出围绕“镇—村—组”区域整合、“点—线—面”功能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线索,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闲宜商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示范镇。

“推进农产品多元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打造‘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计划,到2023年,惠州将建成一批经济活跃、产业特色明显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树立可复制、可借鉴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

“建设形成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让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该负责人说。

巩固成果 补齐短板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衔接乡村振兴

今年5月底,惠州市乡村振兴局挂牌,这标志着惠州“三农”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移,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阔步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2020年底,惠州全市46个省定贫困村及15188户355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在2020年扶贫开发总考核中综合测评得分排名全省第2;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惠州综合评价等次分别为“好”和“优秀”。

脱贫出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惠州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和城乡融合发展、乡镇建设无序、产业发展小散、公共服务缺位、资金人才不足、辐射聚集不强等问题,惠州市分别起草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惠州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全面推进惠黔协作、强化保障措施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逐步完善,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万元。

为加快补齐“三农”工作短板,将短板变为潜力板,惠州还根据省关于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2021-2022年)。

意见明确,惠州乡村振兴“九大攻坚”将分别从实施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供水保障、村内道路建设、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渔港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方面入手,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巩固拓展全市“三年取得重大进展”成果,确保到2022年全市乡村振兴“五年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突出特色 农旅融合

打响“风韵岭南·醉美惠州”乡旅品牌

惠东白马河畔、惠阳秋长谷里、惠城墨园村、博罗七星耀罗浮……每到节假日,惠州的这些新晋“网红村”总会吸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湾区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农家美味已成为最时髦的出行参考。

作为乡村经济的新蓝海,惠州尝到了乡村旅游热潮的“头啖汤”。据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接近10亿,乡村旅游总收入3898亿元。特别是今年“五一”期间,乡村旅游是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内容之一,惠东县成为最火自驾游县域目的地,在线下支付和线上消费等数据中,均位列全国县域前三名。

美丽乡村游不断为惠州农村聚人气、帮农民生财气、让山水有灵气,更为乡村振兴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

近年来,惠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逐步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从品牌创建、基础设施、产业业态等方面并向发力,使乡村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截至目前,惠州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2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4个、示范点24个。特色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互相融合,惠州正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

当前,惠州正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发挥乡村交通便捷、环境清新、景观多样、文化丰富、体验舒适等优势,突出做好“山水林田湖海”文章,形成具有惠州特色、岭南风韵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农业提质、文旅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高水平发展,惠州市提出乡村旅游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根据计划,惠州提出以示范带创建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突出“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两大亮点”,着力构建出乡村旅游标准、乡村旅游服务、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营销“四大体系”,开拓以广州、深圳、东莞为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域为补充的客源市场,实现乡村月月大活动、周周小活动、个个有特色,全面提升惠州乡村旅游知名度。

预计到2023年,惠州将打造出30条左右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提升5个乡村旅游集聚区、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100个“惠州人家”精品民宿,力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千万人次。

“通过发展壮大乡村旅游新业态,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互赢,推动美丽经济提档升级,全面打响‘风韵岭南·醉美惠州’乡村旅游品牌。”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以“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惠州答卷》)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