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侨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
佛山日报 邹婷婷
2021-07-20 23:40

近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燃梦调研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江门市开展了为期14天的“觅侨乡赤子迹,承‘信建’家国情”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进侨居,访谈村民,寻找侨建背后的故事,了解侨建保护传承情况,探索侨居村古建保护与村落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为侨乡发展贡献大学生的力量。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合影。

华侨之乡深调研,探寻银信迹

在素有“华侨之乡”美称的台山市端芬镇,在银信博物馆内,队员们参观了记载着华侨出洋历史的展列墙,了解先辈外出谋生的艰辛以及因当时国家羸弱而遭遇的不幸,并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到侨民历史,对华侨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银信展览区,队员们通过参观调研以及各银信侨批存档文物的展示,拓展补充了队伍研究资料中所欠缺的部分,同时展开银信宣传微电影拍摄计划。

在银信博物馆内,队员们参观了记载着华侨出洋历史过往的展列墙,并通过观看侨民历史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到侨民历史,对华侨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台山银信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保留了骑楼老街风貌,馆内藏有银信一千多张。除此之外,还珍藏各地银信收藏家捐赠的各类华人华侨历史文物,是推广和维系侨乡文化精神的重要基地。燃梦调研队将所见所感用相机、文字记录下来,对问卷调研过程中不太了解银信的路人,队员们主动为其介绍银信相关知识、解说华侨故事并宣传根植于银信中的家国精神。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向游客解说银信相关知识。

百年村落寻侨建,感悟赤子心

在台山市白沙镇墨林村,村长马光荣接待了燃梦调研队,带领队员们走进侨居,近距离参观侨建。据介绍,墨林村的侨建多建于上世纪20年代,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年华侨离乡远赴海外打拼,或回乡亲自建屋,或寄回侨汇托亲属帮忙修建,家乡是他们永远的归属,侨建承载的亦是心中绵长的记忆与乡情。

由于地处偏僻,墨林村侨建原貌得到了极大限度地保留,中式开窗、西式阳台、罗马式的柱子、巴洛克式的山花……村内这些颇具异国风情的建筑,使队员们得以更加直白地窥见村落侨乡历史,也见证了海外华侨开放包容的胸怀,主动吸纳、融汇世界先进文明风范。

“这个村子是我的祖辈一砖一瓦亲手建造起来的,生于墨林村长于墨林村,我始终割舍不下。”马光荣曾外出打拼几十载,最后选择回到墨林村。在他之前,他的父亲、兄长皆曾担任墨林村村长,守护村子、保护侨建、助力村落发展。一位年岁已高的爷爷也向队员们讲述自己助力家乡发展的故事。老人的兄弟姐妹都早已定居海外,但忠于守护侨建的信念,他选择此生留在此地。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正在与马光荣村长交谈。

“不管是坚守还是致力发展,都是对侨乡精神最好的传承。对比村长和爷爷,我觉得身为青年一代的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如今,我也希望能够尽己之力,助力侨乡发展,让侨乡精神传播得更远。”燃梦队员陈思婷说。

助力侨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墨林村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侨居多为私人修建,开发阻力较大,墨林村又地处偏僻,村里采用的侨居保护办法就是在内部略加改造,让它们一直被使用,使它们的生命力一直延续。但由于村子里的产业不多,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侨建保护和传承受到冲击。

“许多像墨林村这样的侨居村,古建保护与村落发展之间的矛盾点相较其他类型的侨建更为突出。如何合理利用侨情资源,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陈思婷认为,传承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侨乡文化,投身侨建保护传承才是传承侨乡精神、助力村落发展的长久之计。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访谈村民。

侨建保护迫在眉睫,优秀精神永不过时。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侨乡文化,更好地宣传侨乡精神也是调研队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将继续为侨乡发展贡献大学生的力量!”燃梦调研队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当前时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推动华侨文化发展,合力共圆中国梦。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们探访村落。

(原标题《为侨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邹婷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