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引入卫星遥感技术 助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江门日报
2021-07-14 14:33

全市7273.7公里农村公路,道路通达情况如何?何时需要养护?哪些路段有安全隐患?在乡村振兴中,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无疑是一件大事,也并非易事。

面对庞大的农村公路路网,如果仅靠传统人工巡查、报送的手段来监测,显然已经“落伍”。2020年6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农村公路核查。在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支持下,陆续形成覆盖全市范围分辨率为0.5—0.8米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发动千余人对全市自然村进行外业采集工作,最终获得江门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数据及专题图、统计报表等一系列成果。

“通过卫星遥感这项技术,我们摸清了‘家底’,实现了农村公路数据管理从粗放到精准,并拓展到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等环节,有效助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春绵说。

当下,我市正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为进一步扩大基于遥感技术的农村公路“一张图”系统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我市再次委托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依托该系统开发专门针对服务“路长制”的技术平台,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推广。

村公路核查更高效

遥感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是将类似于照相机的传感器布设于卫星或航空飞机上,可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目标的高分影像。而将遥感技术融入农村公路核查,根本出发点是把“天眼”变“慧眼”,让农村路网“有图有真相”。

“基于高分遥感卫星影像客观、宏观、获取信息快速、周期性强、经济性好的特点开展农村公路核查工作,可让农村公路纤毫毕现,掌握每段路路线轨迹、路面宽度、硬化情况等真实准确的属性信息。”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韦藤彬介绍。

韦藤彬说,以往的农村公路核查是派人进行实地抽查,或通过GPS设备采集部分路段信息进行核验,需要开车把路跑一遍,费时又费力。而且在传统农村公路核查过程中,人为干扰因素大,主要依靠主观判断,难以形成精准的核查报告。“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对于全市而言可能只是万分之几,但对于涉及其中的百姓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农村公路进行大规模核查,其精度足够满足需求,而且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并减少核查成本。”韦藤彬说,以前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工作量,现在几个小时就解决了。

通过遥感技术,还能重点识别存在路面老化、路面破碎的农村公路路段,核查路面是否存在严重破损等情况,对农村公路路面状况较差的待养护路段进行初步评估筛选,确定存在严重路况损坏的重点区域或路段。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以往对各市(区)上报的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只能抽查,管理手段有限。现在有了以农村公路遥感影像做成的电子档案,杜绝了漏报、错报情况出现。路有没有、修没修、修了多少,打开电脑就一览无余。

提升数据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用遥感技术核查农村公路,并非只是拍拍影像,而是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整个过程需要对影像进行叠加、修正、渲染、制图、切片等多道工序,工作人员实地外业采集,还要对路线的位置空间、基本属性和统计数据等进行多重审核,相互校验。”韦藤彬说。

“我们通过获取高分二号、北京二号、高景一号等卫星,共近60景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时间范围内的数据,形成覆盖全市范围分辨率达0.5—0.8米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遥感技术支持单位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战线”上,同样热火朝天。2020年7月,我市召开工作布置会,组织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及镇(街)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对户数、人数、点位和通畅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获得客观真实的通自然村道路线位及属性信息,准确掌握通自然村道路现状情况。

短短3个多月,我市便全面完成自然村数据采集,并形成数据审核对比表;2020年11月,全市对数据审核表进行复核,对存在疑问的路线或自然村再次进行现场核实,形成工作报告。

今年1月,我市组织各市(区)相关部门对工作报告进行评审,反复校核;4月,最终获得我市全面、真实、准确的公路电子地图数据及专题图、统计报表等遥感评估专题成果。

根据成果,此次共核查了全市7240.7公里的库内农村公路,核查并删除失真道路(含失真、占用、废弃等情况)约320.57公里;核查并剔除重复道路约99.7公里;核查全部农村公路轨迹偏离情况,并进行了调整,勾绘并增补符合入库条件农村公路约224.2公里。

“遥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江门市农村公路系统地图查看、数据查询、数据查看、数据编辑、数据导出等功能,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基础,全面提升了我市农村公路数据管理和信息化水平。”韦藤彬说。

各级“路长”联动性更强

“利用遥感卫星制作的影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里是村落、附近有没有路,以及路的宽度、材质和路网密度,然后进行标注。”韦藤彬表示,遥感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可为今后农村公路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当下,我市正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为了进一步扩大基于遥感技术的农村公路‘一张图’系统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我们又委托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依托该系统开发专门针对服务‘路长制’的技术平台,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推广。”韦藤彬说。

据介绍,“路长制”技术服务平台同样依托遥感技术,可追踪每级“路长”巡视、监督的轨迹,加强监督力度,确保“路长”尽职。此外,各级“路长”还可以将发现的问题直接通过系统上传,实时更新处理流程,联动性更强,更好地形成自上而下的“路长制”闭环。

我市开展农村公路遥感核查后,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认可,推动了全省农村公路真实性和准确性普查工作的开展,在广东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效果。我市提前布局,落实了交通战略先手棋带头作用。

今年2月,开平市交通运输局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与决策智能化试点”。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智能养护管理决策与绩效评价推广应用方案,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智能养护管理评价与决策常态化运用,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江门经验。

(原题《我市引入卫星遥感技术 助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