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携手稻城、理塘脱贫奔小康
观海融媒 庞晓丹
2021-07-14 08:43

7月,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珠海濯桑现代农业园区里,农牧民们忙着清除杂草、挖坑、施肥,将一颗颗萝卜种子种在新翻开的土壤里。不久后,上万亩白萝卜、小番茄、黄瓜就会成熟,这些极地果蔬经过加工后,不到40小时就能抵达成都、重庆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端上当地人的餐桌。

而在数千里外的珠海,“圣洁理塘·极地果蔬”O2O星园扶贫市场体验店里,藏区“山里货”成为沿海地区“抢手货”,珠海市民可以在家门口选购虫草、松茸、藏香猪、牦牛肉以及极地果蔬等高原绿色生态特产。

实施“前店后厂”消费扶贫模式,是珠海携手甘孜州稻城县、理塘县脱贫奔小康的创新做法,也是珠海高质量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缩影。2014年,珠海市对口支援甘孜州稻城县、理塘县,自此搭起了帮扶合作的桥梁。在珠海全方位的援助下,稻城县和理塘县分别于2019年4月和2020年2月完成高质量脱贫摘帽,圆梦小康。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2018年6月来到甘孜理塘县时,珠海扶贫干部刘北斗努力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困难,抓紧时间深入调研,熟悉理塘情况。他意识到,要以产业帮扶为重要抓手,激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才能真正拔除“穷根”。

在珠海援助的334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理塘-珠海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破土动工,建设蔬菜基地2367亩,惠及贫困人口3000余人;2019年,由珠海企业投建的粤孜缘综合文化园在稻城县开建,打通物流环节,将更多优质的雪域高原特产输送到珠海;为助推甘孜全域旅游发展,2020年总投资1.2亿元的甘孜州首个高原供氧扶贫项目在理塘县开工建设,填补了供氧产品“本地造”的空白。

与此同时,三地交往交流愈加频繁,从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干部援助、人才培养,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升级,呈现出互惠共赢的崭新气象。

“真没想到有一天在手机上就能看医生了。”得益于珠海高新区人民医院与稻城县桑堆镇卫生院的结对共建,稻城县有了首家乡镇互联网医院,桑堆镇藏族同胞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能向2200公里外的珠海高新区人民医院寻医问诊。2019年9月,珠海市“光明行动”复明手术医疗专家团队走进理塘县、稻城县,为391名藏族同胞进行白内障筛查,帮助近百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珠海,我们来了!”2019年7月,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40名师生代表踏上珠海的土地。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感受到城市的魅力……甘孜学子们开启了圆梦之旅。同年,珠海安排资金500万元向理塘县中小学送上“大礼包”,通过购置远程教育“班班通”设备,理塘学校与成都市重点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20年7月14日6时55分,搭载着102名旅客的CZ2783航班从广东珠海机场起飞,顺利抵达四川稻城亚丁机场,这标志着珠海—重庆—稻城往返航线正式开通。从南海之滨到稻城亚丁,“一朝跨越海滩雪山”的想法成为现实,为甘孜州全域旅游各相关产业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对口援助理塘县2020年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举行,提供就业岗位达5900余个,参加现场招聘会人数达1600余人,现场达成求职意向5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8人,就业困难人员98人。

真诚、汗水与智慧浇开民生幸福之花。在驻县干部推动下,2018年以来广东和珠海提供计划外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稻城、理塘民生建设、智力帮扶、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惠及贫困人口1.2万人。

产业建起来了,腰包鼓了起来,藏族小伙珍它感受到了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理塘-珠海濯桑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后,珍它不再依赖挖虫草维持生计,主动跟着园区工人们学习农作物采摘、装车,学习开拖拉机,如今,他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每月能赚八九千块钱。

提及珠海,珍它连连说着“卡卓、卡卓(藏语“感谢”之意)”。他用汉语动情地说:“广东珠海帮扶的情谊,我会一直铭记,将来我希望把我学习到的技能教给身边的年轻人,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原题《珠海携手稻城、理塘脱贫奔小康》)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庞晓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