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湾区双城记,港深两地边境地带如何从隔离转向拥抱?
香港商报
2021-07-08 10:29

【编者按】香港与深圳,一衣带水,双城闪耀。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作为湾区两大核心引擎和关键城市,两地深化合作、协同发展大有可为。香港商报从今天起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将视角转向“港深边境合作开发”——希望两地边境地带“从隔离转向拥抱”,希望港深携手把握黄金机遇,共建锦绣边境,开创合作新天地,唱响湾区双城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深入推进,深圳正推动多个陆路口岸改造,期望打造“港深口岸经济带”。对比深圳的快速发展,香港近虽有新规划,但似乎仍未摆脱旧思维,城市建设多侧重于港九,未有充分重视口岸经济功能,新界北区更被视为香港的边陲地带。多位学者认为,特区政府必须尽快摒弃旧有思维,认清新界位于港深两地接壤黄金地带的战略地位,同时亦是未来香港主要的人口增长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香港甚至大湾区未来新核心,促请政府把握黄金机遇。

香港新界北规划:特区政府在2018年发表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对新界区发展作出规划。

黄元山:发展边境地带好处多多

黄元山认为发展边境地带能带动新界商业活动及劳工流动。

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认为,发展边境地带好处多多,且不局限于该地区内,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整个新界的商业活动及劳工流动。他指出,与新界一河之隔的深圳,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仅在数十年间,已从制造业基地转型为独当一面的创新科技枢纽,“真的希望新界能把握好这个发展机会,变成港深科技创新合作活动的中心”。

黄元山介绍,深圳的经济核心地带,包括罗湖、福田和前海等,上述地区均贴近香港边境地区,而新界则毗邻深圳的核心商业区及南部发展地带,因此,可善用便捷的跨境联系,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将新界发展为大规模的产业及就业中心,甚至进一步将新界打造为继港岛和九龙核心商业区后的一个全新的经济枢纽中心。“新界可成为连通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双向门户,凭着与世界各地的高度连接性,这里将会吸引和保留人才、企业、资本和创意群体!”他说,这不单会为新界带来大量机遇,亦将惠及香港整体发展。

方舟:改变旧观念重新审视新界

方舟指出,特区政府应重新审视新界整体发展规划,统合发展整个边境地带。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坦言,特区政府至今仍沿袭历史传统,认为香港城市中心就是维港两岸,集中在港岛北岸、九龙半岛等区域。“这其实是一个很狭窄的区域。”方舟指出,长期以来,新界一直被视作乡郊地区。他进一步表示,早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前,深圳与香港的互动交流其实已十分紧密,惟特区政府未有预见口岸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特区政府必须改变旧有观念,不能再视新界为香港最偏远的地区,反而应将其视作大湾区规划下机遇最大的区域。”他说。

方舟解释,新界天水围是最接近深圳湾口岸的地区,但港英政府在1990年代进行城市规划时,却未有重视口岸发展和影响。当访港人士踏出深圳湾口岸后,他们往往会通过架空高速公路直入市区,天水围居民完全未能受惠。事实上,深圳湾口岸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关之前,每日车流及人流都十分繁忙,他直言如果政府当初在天水围规划出旅游与消费相关产业,区内状况将会与现在截然不同。

尽管如今天水围规划已成型,但方舟认为,香港仍应把握深圳湾口岸带来的种种机遇。因此,他建议特区政府在发展邻近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时,可再作审视。早在2011年时,特区政府已展开“洪水桥新发展区研究”,并于2016年公布经修订的“建议发展大纲图”,因应区内棕地数目较多,当时决定预留约61公顷土地作为物流设施、港口后勤、储物及工场等用途,“但这些规划早已跟不上现今发展趋势,特区政府应考虑在区内增设创新科技等相关设施。”

在“大湾区大发展框架”下,方舟认为香港与深圳须深化两地合作,并促请特区政府重新审视新界整体发展规划,统合发展整个边境地带,并考虑与深圳政府联动发展新界地区,在香港北部创造出新的城市中心。另外,虽然香港与深圳现时设有联络机制,但两地政府可考虑制订层级更高的联络机制,以强化沟通。

莲塘口岸——香园围边境控制站。

“一地两检”有利协同发展

深圳近年陆续推动多个陆路口岸改造,皇岗口岸重建就是其加快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措施。香港学者均预期,配合各个新口岸的落成启用,香港可在“一地两检”模式下享受更大协同效应,取得更大发展机遇。

新皇岗口岸效果图。

“一地两检”直接带来效益

黄元山表示,深圳市政府已规划及发展多个边境口岸的重建或发展计划。当中,包括皇岗口岸重建、罗湖口岸重建、沙头角港深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香港若能一并配合发展边境地带,相信将能享受到更大的协同效应,并乘势推动新界的整体发展。 

对于新皇岗口岸将采取“一地两检”模式,黄元山认为此举将为香港带来两方面效益。首先,皇岗/落马洲是深港之间最重要和主要的客运口岸,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下,来往港深之间的人流将会呈现显著增长,“一地两检”可以便利旅客,提升通关效率,配合两地日益频繁的交流。其次,香港落马洲边境管制站腾出约20公顷用地,可支援河套创新科技园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 

皇岗口岸的重建工作稳步推进中。

黄元山解释,河套区创科园内的用地主要是实验室或办公室,但一个世界级的科创枢纽若想吸引人才,不能缺少生活娱乐等各项配套,而落马洲管制站位置四通八达,有条件发展成为混合商业和住宅用途的社区,提供商业楼面、零售空间和政府机构用途。

罗湖口岸宜建综合商业城

方舟亦认为,“一地两检”为香港带来新机遇。他建议政府将落马洲边境释出的土地,用作配合创新科技园的发展。他透露,深圳市政府现时正重新规划罗湖口岸设计,包括重建罗湖离境大楼与火车站,并建议将香港边境大楼与港铁东铁线罗湖站搬至深圳以配合“一地两检”。他说,“这些释出的土地,可作其他用途,例如发展创新科技或建造综合商业城等”。从此大湾区居民甚至不用再进入香港就能够直接在边境购物。 

随着社会发展及需求,特区政府已分三阶段缩减陆地边境禁区,由原来约2800公顷缩减至约400公顷。方舟指出现时禁区范围主要集中在口岸周边地区,认为政府应检视是否有需要保留。“例如,沙头角口岸的中英街就极具活化的价值!”他说,中英街现时的店铺普遍贩卖低价值的商品,由于中英街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加上邻近的客家文化,相信只要政府能将这些资源统合,就非常有条件将它发展为旅游文化区。

基建交通须全方位配合

相比香港,深圳在陆路口岸改造和建设方面积极且进取,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通关格局初步形成即是如此。至于旅检方面,深圳市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协商在新皇岗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深圳湾口岸推行24小时通关服务,以满足夜间通关需求。学者又认为,若想发展口岸经济,离不开完善的基建交通,但香港境内口岸交通配套却未如理想。

新界交通规划“未见理想”

黄元山表示,深圳一早已有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规划,即主要利用深圳湾口岸及莲塘/香园围口岸出入境。为配合港深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早在2019年就已开始规划重建皇岗口岸工程,释出50万平方米本来用作货检土地,用于港深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区域开发。新建的皇岗口岸预计于2023年底落成,届时大楼将会用作纯旅检,采取24小时“一地两检”模式。大楼将会成为交通枢纽综合体,引入两条城际铁路与地铁线,亦预留位置接驳北环线。他盛赞,“深圳的边境规划真是全方位思考,包括物流、人流、铁路等。”

2021年1月15日,俯瞰莲塘口岸。

黄元山也提到,特区政府已要求港铁公司研究将北环线延伸至创科园及皇岗口岸的可行性。“我相信,只要能提供铁路配套,就有助于促进更多跨境交流,同时亦有助于推动创科园的发展。”他说,深圳河北岸的深方科创园区已接驳市内地铁以及城际列车,随着创科园的详细设计和上盖建筑的施工逐步展开,特区政府有需要加快建造北环线延线,因为北环线延线的项目越迟开始,工程难度与成本将会随之大幅提高。 

至于新界整体交通规划,黄元山指“仍未见理想”。他表示,特区政府自1999年后未有再更新《(新界)整体运输研究》。随着近年发展,社会对跨境交通、本地运输规划的需求已经改变了不少,若现时运输规划仍沿用当年的假设,当然就不合时宜,“特区政府需要有一个整体区域性规划的思考模式,以及在新界发展大规模新发展区的愿景。”

皇岗口岸的重建工作稳步推进中。

港须规划更多跨境道路

黄元山表示,发展新界地区时,特区政府须考虑到基建的承载容量。现时香港边境地带多由乡村地带的小路组成,这些道路最初并不打算用来支援大型的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交通流量。因此,若计划在这些边境地带规划新发展区或新市镇,有必要发展具区域策略性的大型交通基建设施,例如建造主要干道及铁路路线。他预期未来跨境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建议政府提前规划更多的跨境铁路及道路,包括洪水桥至前海铁路,以及将北环线向北扩展至香园围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可行性的建议。 

黄元山又提到,现时香港边境地带有若干数量的土地被规划为保育区。在边境地带,香港城市化率只有20%,远远低于深圳的47%。他认为,整个社会需要思考这些边境土地的生态价值,以及聚焦在这些土地里面仍未失去其生态价值的部分,“其余已经失去生态及保育价值的土地,政府就应将其释放出来,作其他发展用途。” 

方舟则坦言,特区政府预料新田/落马洲枢纽最快2025年动工,2032年才有首批居民迁入,但是,“北环线全线工程却要迟至2034年才竣工,未能配合居民迁入时间。”他认为特区政府在发展新界东北时,必须做好交通规划,建议将口岸地带(包括河套区、文锦渡口岸以南、莲塘/香园围口岸以南)连接起来。他续称,坪輋/打鼓岭新发展区位于文锦渡口岸以南,是新界北难得一见的大面积平原地带,目前正是重新审视新界北整体规划的适合时机,必须检视其中是否有提前部分规划安排的空间,“千万不要等到2030年以后才进行规划。”

(原标题《唱响湾区双城记,港深两地边境地带如何从隔离转向拥抱?》)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