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新高考背后的“顺德答卷”
佛山日报
2021-06-28 08:50

面对新高考落地和疫情防控“双重大考”,顺德区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全区12992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万人,本科上线考生中近五成学生达到名校录取分数线,全区有9人有望被清华、北大录取,呈现出优生体量占比高、特色办学层次高的鲜明特点。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顺德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近年来,顺德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事业来发展,提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以质量为核心,用好深化教育领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一招,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全力推动顺德教育驶上优质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顺德区高中教育已基本形成“标杆龙头引领、新优集群带领、多元特色补充”的橄榄型健康发展架构,逐步形成分层分类集群式错位发展态势,并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进。

五育并举 多元成才优生大量涌现

6月25日11时05分,正在家里刷视频的顺德第一中学卓越班学生冯晓彤接到一条手机短信,那是她的高考成绩。“挺出乎意料的,没有想过会考那么好!”很快,她便接到一直向往的清华大学的招生电话,目前心仪的专业是化学。

同在顺德第一中学卓越班的李奕潮也接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邀约。“如果有机会,我更希望自己能读北京大学。”李奕潮说,喜欢北大的人文底蕴和气质,“至于专业,暂时还不想给自己设限太多。”

优等生“打头阵”,顺德全区高分段考生数量比去年大幅增长,高位增长7个百分点。今年顺德有12992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万人,达10642人,本科上线考生中近五成学生达到名校录取分数线,更多顺德学子圆梦名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面对新高考,顺德多元成才考生大量涌现,充分展现出顺德高中特色育人成果显著。

在顺德区实验中学,何颖琳、张嘉欣、谢植闲等学生分别有望被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大学录取。

在伦教中学,书法考生陈俊青自主招生考试全国排名第一,美术类考生刘锦贤通过清华美院的术科考试,有望被录取。

在勒流中学,学生罗海涛、廖壕霖有望考上北京体育大学,陈建豪有望考上武汉大学,罗锦莹有望考上湖南师范大学,这也是勒流中学学子第二次摘得湖南师大术科武术第一名。

在顺德华侨中学,35名学生获得暨南大学录取资格,3名学生获得华侨大学录取资格。

此外,全区共10名同学被牛津、剑桥等顶尖名校预录取,国际教育成绩十分亮眼。

众多顺德学子在不同跑道上脱颖而出,背后的力量源于顺德深入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顺德高中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并从2016年启动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工作,落实相关经费保障,实现了全区公办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全覆盖,引导学校从“特色项目”阶段向打造“特色学校”迈进,为顺德高中提升办学质量注入全新活力。

多样特色 橄榄型发展架构有成效

细心的观察者已经发现,顺德高中教育并非一枝独秀,而是百花竞放。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体艺多方面开花,越来越多的顺德学子有机会上名优大学。

顺德高中是如何做到的?

早在2016年,顺德就探索高中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过去高中学校区镇二元管理体制,将35所高中学校收归区统筹管理;同时,启动高中人事制度、招生制度、财务制度等配套制度改革,配套相应的专项资金,解决因二元管理带来的资源分散、投入不一、学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为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夯实基础。

此外,顺德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实现100%全区统筹招生。2016年起,顺德打破普通高中镇域招生的局面,逐年扩大高中学校面向全区招生比例,至2018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面向全区统筹招生,全面激发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生源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更可喜的是,全区22所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水平形成合理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形成区内合作与良性竞争态势。拔尖创新人才、体育、艺术、传媒、武术等特色高中错位发展,多元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如顺德一中、国华纪念中学和李兆基中学学科素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顺德区实验中学、勒流中学、伦教中学纳入第一批面向全市招收艺术、武术、传媒特长生。

顺德也因此成为佛山率先开展特色项目建设的区域。目前,顺德共有20所学校成功申请佛山市分类创建学校,占全市总量的42%。其中,顺德一中为第一批卓越高中创建学校,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华侨中学等3所学校为精品高中创建学校。

在“塑品牌”上,顺德以集团化办学为重要抓手,成立顺德一中教育集团,推动普通高中多元优质发展。今年,顺德区印发《深化顺德一中教育集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计划用5年时间,将顺德一中教育集团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领先的优质高中教育集团。

“顺德基本形成了‘标杆龙头引领、新优集群带领、多元特色补充’的橄榄型健康发展架构,逐步形成分层分类集群式错位发展态势。”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铁军 打造湾区基础教育高地

在顺德高中,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背后离不开党委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支持和顺德教育铁军的辛苦付出。

一直以来,顺德区委、区政府坚持将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事业来发展,提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近三年财政每年平均投入超过64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高中教育。2020年更是提出实施六大发展行动计划,推动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进入增量提质的快车道。

在今年高考备考中,顺德区教育局、区教育发展中心对新高考备考发挥统筹和引领作用,突出备考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发挥教研引领作用,带领全区教师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基于课堂和试题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备考活动,进一步凸显了教研对备考的支撑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顺德以村改精神铸造教育铁军,发布十条措施激励广大教师争当铁军,包括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教师特殊津贴及特殊贡献命名制度等,坚持重岗重奖、优绩优酬,给予更广阔、更优质的成长平台,激励教师奋发有为。

广大高中教师在村改精神的滋养、激励下,以“知耻近乎勇的理智、山高我为峰的责任、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粪土万户侯的情怀、独木难成林的意识”,积极投身高中教育事业,干事创业氛围空前浓郁。

在顺德,对于教育事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学校老师主动作为、认真负责,家长群体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热情相助。这种和谐的教育生态,必将凝聚起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助力顺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高地。

文/佛山日报记者杨婷、路帅 通讯员梁颖怡

(原标题《解局 | 新高考背后的“顺德答卷”》)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