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粒“江门米”想对袁爷爷说
江门日报
2021-05-26 14:31

袁隆平院士题字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内,是一望无际、欣欣向荣的“广东第一田”。 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摄

在开平市塘口镇,稻田与碉楼描绘出一幅侨乡丰收图。

我们是三粒“江门米”,生长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试验田里,生长在丝苗米产业园的核心区里,生长在沿海滩涂地的“荒漠带”里,生长在江门9505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

袁隆平爷爷,您是我们最熟悉、最敬爱的人。您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您教会了我们,中国人要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要装满中国粮。

您与江门农业有着深情厚谊。您说过,要在田头尝尝江门的米。我们始终谨记您的教诲,在科学育种、园区建设、品牌打造、技术研发等方面“内外兼修”,打响百亿侨乡大米优势产业的“新名片”。

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高尚品质、崇高风范早已融入到我们挺拔的身姿里。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永远扎根在侨乡大地。

我们将接棒“禾下乘凉梦”,延续您“一稻济世,万家粮丰”的伟大盛景。

一粒孕育在 院士工作站的“江门米”

郁郁葱葱,禾浪涌动。我是一粒生长在全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天之源良种繁育院士工作站试验田内的“江门米”,是您心心念念的超级杂交稻。

时针拨回到2016年夏天,那是您首次到访江门。头顶烈日,您一下车就直奔我而来,夸我“长得好”,您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您当场决定,要在江门搞院士工作站,派来育种高手,把我“喂”得更加“白白胖胖”。

仅一个月后,您便与广东天之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标志着广东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江门。从此,我的身上多了一个名号,也多了一份使命。

“院士工作站的成立,不仅让我们直接对接袁老顶尖的科研团队,定期还会有专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排查‘疑难杂症’。”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科研部经理王蒙表示,工作站吸引了更多科研人才投身于此,共同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南方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

这几年来,我的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累计多达40多个。在这里“出生”的拔尖生“Y两优098”和“欲优油占”更是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考试”,逐步在全省开枝散叶。另一个超级稻试验田——新会文发农场内,“湘两优900”创下了全年双季亩产1502.5公斤的高产成绩。

一粒米的“前世今生”,离不开像您这样的稻田“守望者”。吹拂在五邑田野间的风告诉我,这片土地上,还有好多和您志同道合的育种人,怀揣着和您一样的稻田赤子心,追逐着育种的春天。

从开创水稻矮化育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的开平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到经历无数实验育出新会小农占,一“出稻”就被列为出口优质粮的黎广汉,再到扎根田头二十年,参与选育出一批优质品种,获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的陈荣俊……

每一粒“江门米”的背后,都有一代又一代侨乡育种人前赴后继的身影,他们躬耕于农田,甘做稻田里的“追梦人”。为了续写五邑辉煌的“大米故事”,江门还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个“家”——岭南特色“种业长廊”。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郑向华介绍了我家的情况:“我们创建核心区3513公顷的农业科技园,打造岭南特色‘种业长廊’,引进培育农业种子种苗企业25家。”

“种业长廊”里的广东鲜美种苗发展有限公司是全省第一家上市种业企业,培育有10余个自主丝苗米品种,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种子加工生产线及检验检测设备;广东大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农作物远缘杂交育种”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培育有高产稳产、优质多适性材料40多个。

数次走访五邑田野的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王丰如此感叹道:“江门是水稻大市,是大湾区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是全省优质米最大的产区之一,在全省粮食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江门的种业事业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且敢于创新开拓,形成了独特的侨乡特色,引领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番盛景,如您所愿。

如今的江门,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家家户户几乎都种上了优质稻;建成13.84万公顷高标准农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近9成;每年生产粮食90多万吨,以粤港澳大湾区六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大湾区三分之一的粮食。

一粒生长在 丝苗米产业园的“江门米”

土地肥沃,温暖湿润。恩平市沙湖镇是种植水稻的绝佳地方,我是生长于此的一粒“江门米”。数年前,您到访江门,称赞“江门的农业生产条件很好”“想在田头尝尝江门的米”。您的肯定,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广阔蓝图。

囿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曾经的我在市场上不温不火,郁郁不得志。直到遇见了返乡创业、“脱鞋下田”的谢国良。

谢国良本是IT行业一员,原以为他不懂得照顾我,可没想到他也是“脚踩泥土背朝天”的“暖男”。“先是投入了700多万元,自己设计、组装,建成了先进的大米生产线,随后又在厂房硬底化、仓库扩建等项目中持续投入。”

谢国良深知,要想打造品牌,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因此,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基地向周边农户作示范,覆盖农户500多户,约230公顷水稻种植面积,带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改善生产方式和品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认识我们生产的大米,记得住我们的品牌。”谢国良推动成立了恩穗农业科技研究院,借力科研团队,拿出“体检单”,突出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并以此包装打造。

时至今日,我已在各大展览上崭露头角,成为常客。我也获得了首届“广东好大米十大品牌”等众多荣誉。谢国良还利用自己多年的IT经验,沿着网线把我推广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一举成为大米市场的佼佼者。

我的“小成就”,也折射着“江门米”的“大成果”。  台山珍香米、新会葵乡米、牛江富硒大米……在江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现代种植技术不断成熟、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名字响亮的优质稻米品牌。台山大米、恩平大米相继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台山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的称号。  去年举行的江门市第七届农博会上,全市大米产业联盟成功揭牌。  “联盟将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从品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抱团闯市场,打响江门大米品牌,打造出百亿侨乡大米优势产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少强说。  近些年,我“搬”进了更大的“家”——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谢国良创立的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也成为了产业园的“领头雁”之一,朝着三产融合“进军”。  “目前,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覆盖水田7000公顷,实现水稻产业总产值7.8亿元,并规划建设五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实现‘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升级。’”恩平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谭乾开说。当前的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正利用所处区域土壤硒含量丰富的特性,打造全省富硒品牌丝苗米创新示范区。  而离我不远的台山市丝苗米产业园,也在去年6月正式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台山作为江门的产粮重地,不仅有丝苗米产业园,还有连片万亩的“广东第一田”和以水稻为主题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  如今,袁爷爷您亲笔题写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正悬挂在农业公园入口牌坊之上,体现了浓浓的“江门情”,以及您对江门的支持与期待。

一粒扎根在 海边“荒漠带”的 “江门米”

浪涛拍岸,海风呼呼。我是一粒扎根在“海边”的江门米,大家喜欢叫我“海水稻”(学名“耐盐碱水稻”)。我的根系发达且强壮,自带抗虫、不用打药施肥等特性,生命力极强,是当前水稻育种研究的“前沿阵地”。

“我流转了33.3公顷土地,盐碱地就占了13.3公顷。干了大半辈子农活,在盐碱地种过不少作物,难种活,产量低。”台山市海宴镇沙湾村村民伍建威这番话,道出了不少沿海农民的无奈与期待。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大市,市海岸线长,沿海滩涂面积1.6万公顷,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海水稻,扩大粮食生产面积,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巨大。”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凤团说。

2019年,台山市海宴镇通过打造农业产业园,吸引“海水稻发现者”陈日胜团队来此建立科研育种基地,我在50公顷滩涂地上首次露脸。当年晚造我便取得了亩产超过450公斤的好成绩。2020年,我的种植面积更是一下子扩大到266.7公顷,盐碱地摇身一变成“大粮仓”,成为广东省最大连片海水稻种植基地。

2020年6月,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广东大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台山市北陡镇成立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基地核心研发区2公顷,示范带动区100公顷,我的身影开始在五邑扩散。试验期间,袁爷爷多次派出团队专家指导,并定期打电话关心了解科研进度。

“我们利用自身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通过将当地一种耐盐碱强的海草基因与水稻进行远缘杂种,提高其相应的抗性。目前试验情况理想,成功筛选出4种达到袁老定下标准要求的品种,即盐碱度大于千分之六,亩产超过300公斤。”广东大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岑文刚兴奋地说道。

不远处,陈日胜团队所处的海水稻基地同样传来捷报:自动化加工米厂建成,海水稻商标注册成功,成品大米成功上市销售。同时,陈日胜还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署协议,在海水稻基地建立深加工和研发中心,引入博士生团队,专门研发海水稻的药物价值和加工开发。这也意味着,我的产业链将延伸到集育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

“我有信心在海宴镇南丰村打造一个广东省最大的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可达2000公顷以上,并把种子推广到各地。真正实现滩涂地披上绿装,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提高社会效益,打造海水稻农产品品牌。”陈日胜说。

现阶段,随着行业专家、科研基地先后落户江门,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提振沿海农民对滩涂地开发利用的信心。

“江门在海水稻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性,培育出的种子可在全省及整个南方区域推广种植,为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王丰不吝赞美之词。

从“禾下乘凉梦”到“海面稻浪梦”,我将朝着您定下的目标不断成长,努力让荒芜滩涂变为万顷良田。

(原题《三粒“江门米”想对袁爷爷说》)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