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痛风”10年,打激素上瘾!其实是“强直性脊柱炎”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唐莼 江清浩
2019-01-10 17:24

魏先生今年刚刚38岁,在深圳经营了一家火锅店,10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多发性关节肿痛,在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为“痛风”。

10年来,魏先生始终被当成“痛风”进行治疗,每次关节痛一发作就到诊所打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发展到后来,不打激素就浑身不舒服。

“感觉好像在吸毒一样,根本停不下来!”魏先生说。

由于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魏先生身上出现了多种激素治疗副作用,其中就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魏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治疗。

“血糖太高了!超过仪器测量范围,胰岛素总量用到了70个单位!”接诊的唐莼医生说。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医生发现,魏先生10年来反复检查却从未发现尿酸异常,此外,他还有髋关节及足跟疼痛的情况。

“如果是痛风,一两次尿酸不高还有可能,但10年来尿酸都没有异常就太不正常了。”医生说。

在中山七院,魏先生做了系统的检查,发现HLA-B27阳性,CT提示胸椎、腰椎多个小关节融合,进一步完善骶髂磁共振检查(MRI),发现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模糊、部分关节融合。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这10年都治错了,真该早点到大医院检查!”魏先生说。

病根找到后,医生开始给予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进行针对性治疗,一个疗程后疼痛症状就明显好转,医生把魏先生的激素停了,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目前魏先生在接受第二个疗程治疗,希望控制好病情,不影响自己做生意。

此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风湿免疫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及感染相关。该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外周关节及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附着点炎),最典型和常见的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伴晨僵。随着疾病的进展,受侵犯的关节从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的其他节段,最后造成强直。

之所以称为强直,是因为疾病进展到晚期会使关节融合在一起,失去活动性,无法弯曲、自由活动,导致残疾,丧失劳动力,其长期的医疗花费更是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AS的患病率约为0.3%,有近400万患者,男女之比为2-3:1。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20%左右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患病现象。

早期不受重视,容易误诊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亦没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可以协助确诊,同时,疾病早期往往尚未出现骶髂关节炎的典型影像学改变,许多患者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才能最终确诊。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较难分辨,患者在初次求诊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很多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山七院肾内风湿科接诊的病例中,这些情况并不少见。

病例一

39岁的吴先生,从13岁开始,每年夏天都会反复出现髋关节、腰椎、外周关节等多关节游走性疼痛。由于家里面兄弟姐妹较多,父母以为吴先生小时候爱找借口偷懒。

“老窦老母都说我太矫情了。”吴先生不无抱怨的说。

到21岁,吴先生出现右眼疼痛,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给予滴眼液对症治疗,并无好转。一直到近期,吴先生关节痛又发作,到中山七院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其实他的眼睛痛也是AS引起的。”医生说。

强直性脊柱炎除了累及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30%左右的患者可出现反复的葡萄膜炎或虹膜炎,部分患者可出现升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异常,少见的有肾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继发性淀粉样变等。

而在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吴先生的关节和眼部病变都得到了明显缓解。

病例二

刚刚19岁的蔡先生,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痛、发热,在当地医院骨科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有所缓解。2年前,又时常出现左侧髋关节疼痛,早晨起来疼痛更明显,同时弯腰屈曲等活动也受到限制,只能多次到当地诊所肌肉注射止痛药物治疗。

18年7月高考结束后,蔡先生左侧髋关节疼痛发作,在中山七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后成功被警官学院录取,上了警校。

“强直性脊柱炎通过早期规范治疗是可以控制得很好的,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结婚、生子,上警校也完全没问题。很多名人、明星也有这个病,但都生活的很好。”肾内风湿科郑智华教授说。

目前尚不能根治,早期治疗很关键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没有能够根治的办法,所以很多人一旦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往往心灰意冷。

“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不死癌症,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郑智华教授指出,“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不影响寿命,早期通过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规律的锻炼,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恢复正常生活。”

强直性脊柱炎的目标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远期关节畸形。

临床上常用来缓解症状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对该病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患者难以耐受长期用药。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是一种生物制剂,它是针对TNF的靶向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炎症,改善脊柱功能,缓解外周关节炎、附着点炎及葡萄膜炎。而对于关节、脊柱严重畸形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例如髋关节病变导致难治性疼痛或关节残疾,可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严重脊柱畸形的患者可考虑脊柱矫形术。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缓解期和活动期可交替出现。若能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保持基本生活和工作能力。但误诊、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情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在风湿免疫科长期随诊,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

注意康复训练,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

很多病人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都过分的强调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其实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需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

因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基础是肌腱附着点炎症,这些部位的纤维化,骨化将影响到机体的功能,积极主动、正确的体能锻炼将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切不可因疼痛而卧床不起,不愿活动,这样只能使病情进展加快。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应主要针对以下3个目标进行运动:①维持胸廓的活动度;②保持脊柱的灵活性;③维持肢体的运动功能,尽量避免肢体因废用导致肌肉萎缩,维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等。

为此病人可以经常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运动,屈膝、屈髋、弯腰、后仰和转头、转体等运动。病人的运动强度可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一般认为运动后疼痛持续不超过2小时为度。较适合的运动有:游泳、慢跑、太极拳等,其中游泳是一种极佳的锻炼方式。为维持脊柱的功能位,病人应睡硬板床、用低枕,此外,每天短时间俯卧可避免驼背。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潜在严重风险的疾病,需要在风湿科医生协调下多学科联合治疗,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脊柱、关节畸形,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社交能力。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唐莼 江清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