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青年:边检民警一年行两万里扶贫路,走遍7个侗乡山村
南方+
2021-05-04 22:16

“龙校长,我们民警捐给孩子们的文具和玩具放假前已经寄出去了,我刚查了下物流信息,应该快到乡里了,到时还得麻烦您去取一下……”

5月4日,“五一”假期还没过,中山边检民警刘杨平却一直惦记着广西三江县同乐乡的小朋友们。为了跟踪捐赠物品的物流信息,他一直在和同乐乡归亚小学的龙校长保持着联系。

刘杨平在归亚村

带侗族山村找到致富路

刘杨平,是珠海边检总站中山边检站三级警长。今年1月,他结束了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驻村扶贫工作回到单位。虽然扶贫工作已经结束,但刘杨平与三江的情缘还在延续。

中山边检民警刘杨平

打开手机,刘杨平的相册里还保存着很多去年在广西三江县归亚村时拍摄的照片。归亚村是他在广西三江县扶贫的7个定点帮扶村之一。

刘杨平介绍,归亚村气候湿润,适合木耳种植。邻村已将木耳种植发展成为产业,归亚村却因为缺乏资金、技术指导,一直没能试种成功,村民慢慢失去了继续尝试的动力和勇气。

刘杨平来到当地工作后,立即到村里开展走访座谈,摸清原因后,他选中了4名种植意愿较高的村民,筹资送他们去培训,并为他们购买了1500个菌种。试种大获成功,乡亲随即纷纷加入了种植木耳的行列。在扶贫组帮助下,归亚村投建了8个木耳种植大棚。

“这一季的1万棒木耳全部都种好了,相信会有好收成。”前几天,刘杨平接到了归亚村第一书记雷海州打来电话报喜。

带一个村子找到致富的财路,刘杨平感到十分欣慰。

刘杨平在归亚村

为山村留下“带不走”的帮扶机制

脱贫致富,离不开特色优势产业支撑,同时要找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上的融合发展点,才能形成“带不走”的长效帮扶机制。

为实现这一目标,刘杨平和扶贫工作组经过调研分析和帮扶需求,结合扶贫村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新产业新模式。

除归亚村的木耳种植项目外,刘杨平还推动引资9万元支持高培村推进螺蛳苗养殖园项目建设,投养规模达50亩,预计每年扣除成本净利润收益可达81万元。

中山边检民警刘杨平

“从购买螺蛳苗到养殖培训,再到销售,整条产业链都帮我们打通了,我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说起螺蛳苗养殖项目,高培村委书记陈仁松赞不绝口。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近一年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为人民服务,就是将一件件实事办好。”刘杨平说。

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行程近万公里,走遍了7个定点帮扶村的山山水水,也与侗乡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初心连着民心,扶贫暖了民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基建、医疗等帮扶项目100余个,7个定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7个定点帮扶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困扰三江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以真帮实扶的实际行动与人民群众‘以心换心’,才会取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刘杨平说。

(原标题《中山新青年:边检民警一年行两万里扶贫路,走遍7个侗乡山村》)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