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党史大事记|深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7年)
2021-03-23 10:16
收录于专题:深圳党史大事记


1937年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8月1日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确定了南方各游击区域的战略任务,“为着实现党的新政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保存与扩大革命的支持点的目的”必须“普遍建立党的秘密组织”。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定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要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各地党组织实现从内战到抗日战争战略大转变,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南临委”)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的名义,发出《华北抗战宣传大纲》,动员华南人民群众积极援助华北抗战,号召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们立即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在御敌救国的抗日主张下,把民众组织起来参加华南抗战。宝安坑梓、葵涌、大鹏等地的人民纷纷组织宣传队,举办夜校、识字班,成立青年会、读书会等,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8月,由黄闻等进步青年发起,在葵涌坝岗村成立“海岸流动话剧团”。剧团的主要成员有黄业、黄岸魁、陈培、蓝造、陈永、黄林、陈通等人。海岸流动话剧团成立后,在大亚湾、大鹏湾海岸沿线进行巡回演出,以坝岗为起点,经大鹏、东山、东涌、西涌、下沙、沙头角、葵涌、淡水、澳头、小桂等地,行程100多公里,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保卫家乡》等。海岸流动话剧团从成立到结束,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它的活动和宣传演出在惠宝沿海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的抗日斗争培养了骨干和中坚力量。在草埔,共产党员梁金生等创办民族中学,同时成立民族中学党支部,组织抗日自卫队和宣传队,宣传抗日救国。由于经费不足,民族中学只办了一个学期就被迫停办了,但它对当时深圳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9月,为了适应全国抗战爆发后新形势的需要,中共广州外县工委决定把东莞县工委改为东莞中心支部,书记姚永光,领导东莞、宝安与增城(部分地区)三县的党组织和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


10月,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到广东整顿党组织,改组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 ,张文彬任书记,直属中央领导。


11月,中共广州市工委派共产党员王启光以“救亡呼声社国防前线工作队”的名义,带领10多人到宝安县城南头及西乡、乌石岩、沙井、松岗、龙华等地,开展统战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


12月,中共广州外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刘向东、黄木芬,以“抗战教育实践社流动工作团”的名义,带领10多人到东莞、宝安交界的天堂围、观澜等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敌后援会、青年抗日同志会等抗日团体。年底,工作团转移到中山。黄木芬则继续留在观澜、龙华一带开展工作。1937年下半年,陈铭炎等开始在坪山发展党组织,至1938年冬,先后发展了李少霖、彭建能、彭炽如、黄显澄等为党员。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大事记(1924-1978)》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第一卷)》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 栏目整理:赵鑫)

(原标题《深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7年)》)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林夕 范锦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