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深圳一周:聚光灯下的深圳
深政观察
2021-03-21 21:19
收录于专题:深政观察

2021年3月15日至21日。

过去一周,深圳身处聚光灯下,为各方关注和打量。

3月1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聚焦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从蛇口到前海,从一项项改革举措到开放新格局,文章讲述了深圳等地如何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3月19日,新华社推出长篇述评——《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文章指出,从曾经“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到如今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深圳这片热土折射的,正是改革路径的深刻变革。

3月20日,在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物理界男神”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VS“硅谷钢铁侠”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畅谈颠覆式创新,登上微博热搜。薛校长顺带给深圳当了一把“推销员”,认为深圳是我国颠覆式创新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地方。

……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说过,如果你想了解现代世界在方方面面是如何运作的,那么你可以来深圳。

深圳正用先行示范的实际行动,告诉你深圳绝不会让你失望。

东风送暖,万木争春

3月,正是植树造绿的好时节。16日,深圳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一行前往深圳北站中心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作为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选中的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深圳较早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深圳碳市场于2013年6月启动,是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2020年,深圳万元GDP能耗下降4.8%,能耗处于全国大城市最低水平;PM2.5年均浓度创32年来新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深圳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引发了业内专家的关注、点赞与推广。近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所主席、经济学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 (Nicholas Stern) 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齐晔,发表联名文章《清洁城市的引领者》,研究中国是怎样向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型的,当中提到的唯一一个城市案例就是深圳。

当前,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近期发布的“十四五”降碳计划《征求意见稿》透露,将实施生态环保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典型示范企业。此外,将鼓励基础较好的城区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3月15日起正式施行,明确由深圳市实施的事项多达103项 ,其中生态环境领域占据47项,占比近半。这充分说明,广东寄望深圳能够继续发挥 “敢为人先”的探索创新精神,为全国全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先行示范。而省级层面的支持和赋能,也将为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注入巨大动力。

结合各种情况来看,外界期待透过深圳绿色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如何实现对世界作出的“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有了“东风送暖”的政策利好,拿出“万木争春”的奋进姿态,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金融角逐,志存高远

3月17日,英国伦敦 Z/Yen 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 29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9)。其中,深圳的整体排名较上期前进一名,位居全球第八;而在金融科技排名榜上,深圳则高居全球第四。

深圳是现代金融改革的创新之地,是中国现代资本市场发源地,是民族金融品牌培育壮大之地,也是国家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且仍处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在本期排名中,深圳从金融业发展水平、营商环境、国际声誉等方面都实现了全面的进步。尤其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深圳金融业的发展水平贡献了非常大的增长力量。

不过,从横向对比与竞争的角度来看,深圳金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国内看,虽然京沪深三足鼎立格局已现,但深圳与北京、上海相比始终处于追赶地位。从国际看,深圳虽逐渐站稳前十行列,但跟纽约、伦敦这样的全球性金融中心相比,跟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国际性金融中心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深圳的城市定位,决定了其在金融发展上的目标,不只是巩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是要努力打造全球一流金融中心城市。无论是推进“双区”建设,还是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金融都是一个重要落子。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深圳、北京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首批试点,这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之一。

3月16日,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批复,成为全国首家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企业。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的推进,必将推动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提升金融业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创造更大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空间。

未来,深圳要突出金融创新核心功能,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可持续金融。一方面,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深圳金融科技起步早,拥有一批领先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和丰富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有一定基础和优势。未来,要继续集聚一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监管沙盒”试点,把深圳建设成为金融科技产品开发、企业培育、推广应用的高地。

另一方面,要善于用金融的手段去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用好绿色金融地方立法,做大做优做强绿色金融和社会影响力金融,增强利用创新资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能力,既加快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也为深圳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力高等教育,做强科技创新

3月20日,在202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围绕“下一个颠覆性创新”主题,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双方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

他们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是人类世界经过几百年历史发展得来的,不合作是短视的。各国应该在提高互信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合作,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颠覆性创新离不开人才储备,而要培养尖端科技人才必须发力高等教育。薛校长表示,深圳是我国在做颠覆性创新方面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但还需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鼓动马斯克建一个“特斯拉大学”。

说到科技合作,不得不提华为宣布收取5G手机专利费。

3月16日,华为在深圳发布《华为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5G手机专利费率。收专利费是需要本事和底气的。众所周知,华为极度重视研发投入和自有知识产权保护。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得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

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在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PCT专利申请数再居世界榜首。尤其是在5G领域,华为是全球5G标准的重要贡献者。今年2月,国际知名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 发布的《5G专利竞赛的领跑者》报告显示,华为以15.39%的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一。种种迹象表明,华为目前已经具备了通过收取专利费来获得回报的能力和时机。

但收专利费并非搞技术垄断,相反,华为始终坚持参与和推进全球科技合作。正如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所说,华为愿意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专利与技术许可,以促进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这是华为作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和竞争态度,也可以看作是深圳这座城市在科技合作与开放创新方面的基本立场。

而在高等教育方面,深圳最近收获诸多点赞,并且好消息不断。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的上限。深圳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设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必须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发展。

过去,深圳因为城市“年轻”常被吐槽教育跟不上,没什么“江湖地位”。近年来,深圳超常规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光在国内,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迅速提升。近5年开办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以及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让大家见证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圳速度”。

3月20日,深圳开放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有评论认为,“深圳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强烈。这也是深圳不惜成本办大学的动力所在。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冲击顶尖大学,是深圳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必然要迈上的台阶”。

确实,对于深圳而言,高校的不断增加、规模扩大,不仅仅意味着深圳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意味着深圳吸引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地基、提升创新能力、完备创新链条有着源源不断的动能。各方纷纷点赞深圳“疯狂建大学”,既是对深圳魄力的点赞,更是对其背后的远见卓识的认同。

前不久的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透露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筹划在香港设校区;3月18日,市委书记王伟中会见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一行,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市校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建设发展;3月20日,深圳迎来了一所“新”大学——深圳开放大学,从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到深圳开放大学,这不是简单更名“翻牌”,而是一场深刻教育革命,一次顺应信息技术迭代更新与适应未来学习教育发展趋势的优化升级……

一个个好消息,汇聚成深圳加快探索高质量、国际化、创新型高等教育之路的时代强音。“我们更为在意和追求的是,努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推进大学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围绕深圳产业发展的需要,扛起深圳科技体制创新的旗帜,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文化引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深圳深知,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美好、卓越乃至伟大的,归根结底是“人民”这个前缀。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旨归,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16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研究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要抓紧抓实实践活动,从事关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问需调研,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形成项目清单,拿出务实举措,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同日,市长陈如桂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重申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抓好年度民生重点工作落实,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说到就要做到。上周,全市3000多个公共厕所旧貌换新颜在朋友圈刷屏。本周,广东召开的一个全省现场经验交流会,则让我们感受到深圳农贸市场的新变化。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看看它的农贸市场,那里才有人们生活的烟火气,才是百姓民生的温度计。经过改造,深圳全市符合条件的255家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改造,还建设了75家标杆市场,不仅颜值与智慧并重,而且在食品安全保障、食品质量提升、诚信经营监管、绿色消费倡导等多个领域创造了新经验,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城市形象的缩影。

同时,深圳再次释放要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的强烈信号。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消息:今年深圳将加大住房供应,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全年计划新开工1500万平方米住房。再结合近期深圳正式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严查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以及计划今年继续加大力度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深圳加快实现“住有宜居”、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决心可见一斑。

这才是先行示范区该有的样子和应有的作为。

“聚光灯”下的深圳,正在被外界用放大镜观察。越是如此,越要保持清醒,越要努力精进,用更多创造性的举措和显著性的成果,为中国新发展阶段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世界共同应对发展面临的挑战提供“深圳样本”。

(原标题《深圳一周|聚光灯下的深圳》)

编辑 关越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