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院掌门人当选中大“感动杏林”十大人物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江清浩 文/图
2018-05-19 19:35

5月18日晚,中山大学第二届“感动杏林”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举行。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教授荣登榜单。

中山七院是深圳新开业的市属公立医院,也是中山大学在深圳的首家直属附属医院。中山大学为深圳这家医院派来了精兵强将,院长何裕隆教授不仅是一位医技高明的著名胃肠外科专家,更是一位从医带教30多年、从未收到过一个病人的投诉、医德高尚的大医。

在当晚中山大学颁奖晚会上,大会通过视频短片方式向现场分享了十位获奖者医路人生,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深圳新医院的掌门人。

对病人,他说要有同理心

“把病人当亲人”,何裕隆教授每天都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这一理念,也这样要求自己和自己身边的医务工作者。

他说,一个人生病了心情自然不好,亲朋好友都为之担忧,家人为之受累,他们心急、抱怨、发牢骚、不理解、发脾气,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多包容、多解释、多安慰;虽然病人和亲属有时会不理解甚至责骂,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医者善心和爱心,他们迟早会明白、理解我们的付出和良苦用心。

他始终要求医生要有同理心。他常常对学生和身边的医生说:“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做?”

“首先,你会第一时间开检查对不对?检查也一定会围绕着这个疾病有针对性地检查,不会大检查。第二,用一百块钱能检查出来的,你绝对不会用一千块钱。第三,做了检查以后你会很快地去追结果,不要等着检验科室送过来。第四,追到结果以后,你会想什么?这个教授可能这方面是最强的,我去找他看看。这个心情可以理解。为什么?因为病人是你自己的亲人啊!如果你把你的病人当成自己亲人看待,你就会自然而然做上面的这些步骤,包括到时候你决定手术还是不手术,你一定要选一个最好的方案,你会希望在多学科讨论里得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决定方案后,你会选择一个最好的医生。”何裕隆说,如果每个医生都这样对待病人,那么医疗质量就上去了,医患关系也好了。

正是如此,何裕隆教授从医30余年从未收到过一个病人的投诉,并连续多次被医院职工和病人评为“医德医风标兵”的称号。

做手术,他说必须精雕细琢

何裕隆教授开展达芬奇手术

何裕隆常说,尽管我们天天面对很多患者,但是每个患者可能一辈子就找你一次,我们要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制订详细周到的治疗方案,每台手术应是一个精品和杰作,应像画画一样精雕细琢。

他说,小时候妈妈让他参加绘画学习,要求他不要赶时间,每一幅画别人可能一天或三天画好,而你要用六天的时间精雕细琢地去绘画,每一笔和每一点都要恰到好处。第一幅画画好后,第二幅、第三幅画仍然要以同样的要求,不断比较总结才能提高和进步。多年来,何裕隆始终铭记母亲的教诲,从小就养成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的习惯。

他对自己和周围医生,严格要求注重质量,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VIP,将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每次手术前,他都要仔细阅读术前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每一刀、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极致。附属一院的影像学专家说,何裕隆阅片能力远远比普通影像学专家要高。

没人敢接的106岁胃癌患者,他为之手术;别人认为不需要做手术的肠套叠梗阻患者被他及时发现、及时手术,免除了生命危险;多脏器联合切除,救治了患有巨大的腹膜后间质瘤的年轻战士;奋战20小时,救治剖腹产术后腹腔大出血的年轻孕妇……对于何裕隆教授来说,这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当医生,他说天职是奉献

何裕隆教授对病人的负责和关心是几十年工作养成的习惯。

他每天早上七点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情、仔细询问病情变化、检查呼吸脉搏和腹部体征、甚至嗅闻引流液的气味。每次手术完,不管有多晚多累,他一定要坚持术后去看望病人。坚持每天至少2次查看病人,对患者术后的各种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了如指掌。

无论多忙,他坚持每周三次以上的教学查房,甚至连病人吃的东西,他都比当班的护士知道得更清楚。所以有学生说,何裕隆教授就是能把别人做不到的东西做到习以为常。

何裕隆教授认为医生的天职是奉献,他在工作中极少借故推诿或邀功争奖,支援西藏,抗击非典、救灾捐款,支援基地医院,脱产带教等等,他都是身先士卒,第一个参与。

由于常年做手术,有时甚至一整天的连续奋战,何裕隆教授也落下一些小毛病,他的白大褂口袋里随身携带的六种自备药。他患有干眼病,因为平时经常看资料、看电脑,眼睛不舒服甚至有时睁不开,所以身上必备眼药水。此外还有通鼻子的药、救心药、安眠药等等。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他的睡眠并不好,一般深夜1点左右他会吃点安眠药,2点钟就肯定能睡着,早上6点就准时醒过来。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到医院,就换了另外一个人。前段时间有一个达芬奇手术演示会议,那一天我本来累到眼睛睁不开了,但是一走进手术室,就像打了鸡血针一样,好像身体里有一个自动开关,立即整个人精神了。”

当老师,学生说他是严师慈父

何裕隆教授与恩师王吉甫教授合影

何裕隆师从王吉甫教授,他深深地以此为豪:在恩师王吉甫教授心中,病人没有贵贱之分,他的一生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医疗健康事业和病人上面去,而对待学生却是非常严格。

言传身教,何裕隆也是出了名的严谨、严格。他不仅严于律己,对门下的弟子也毫不放松,工作、生活、学习、做人,方方面面都要求很高,所以有人打趣说,做何裕隆教授的学生应该是被“骂”得最多的。

何裕隆教授教导学生不仅严格,更是用心。他手把手地教学生和年轻医生操作胃肠镜,在全院赢得了“比翼双飞”的称号;查房时要求医生脱稿汇报病史并熟记各项检验结果;手术台上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便是过了午夜12点,他也要打电话给学生详细说明,督促学生学习;学生写的病历也会一页页地检查,把错别字都仔细地一一改正过来。

何裕隆的一片真心换来的是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们说,能当他的学生感到无比幸运。曾有一位东莞籍的八年制医学生因个人问题不得不离开广州发展,出发前,学生是含着泪光跟老师告别的。何裕隆已培养4名博士后研究生、4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培养研究生50余名。

当院长,他肩负办“六个最”医院重任 

如今,何裕隆教授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创院院长,站在新的起点上,他自知任重道远。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经济高度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和医疗是短板。深圳没有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很多学生都去外地读大学;没有综合实力强的医院,老百姓大病往广州、香港跑。中山大学的医科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决定办大学,就要先办医科。办医科,就要先办医院。深圳在发展,人口在扩容,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医疗中心,一个代表我们中国医疗水平的高水平医院。”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向他提出“六个最”的办院要求:规模最大、临床专科门类最齐全、诊疗量最大、设备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最多、医德医风最好。

“深圳需要什么专科,我们就开设什么专科;我们的专家不是‘飞鸽牌’看了门诊就走,而且是‘永久牌’扎根光明、服务深圳。”何裕隆院长说,“有中山大学强势医科和实力雄厚的附属医院大平台做后盾,有省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太有底气了!我们立志,到本世纪中叶,要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保健康复中心。”

【读特新闻+】

何裕隆教授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名医、中央保健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创院院长,消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主任和中山大学人类遗传资源平台主任;亚洲外科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江清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