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圳足音|深圳全面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文 林安迪/制图
2021-01-19 08:02

全景观察

进入2021年,深圳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新一年、新五年开局——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可实现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间高速高频铁路联系的深汕铁路正式开工;深圳与汕头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力争成为“核+副中心”协调发展的样板……

1月2日,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承担着综合改革试点新使命的深圳,以“双区”建设开年,以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起步,“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马力开足、动能强劲。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经济体量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 “成长的烦恼”。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省委着眼“两个大局”、对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核一带一区”与“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在时空上交汇、战略上对接,围绕广东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的“谋篇布局”,深圳自觉主动地将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明确使命定位,对全面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作出部署,强调要把握重点精准发力,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过去一年,深圳积极融入、前瞻谋划、主动作为,着力打造开放“大平台”、交通“大体系”、经贸“大网络”、湾区“大市场”,更好服务“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努力在全省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列、示范引领——

做优做强“核”引擎。深圳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全面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最强优势,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深圳为推动广东发展动能转换不懈努力;与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签署7个领域专项合作协议,交通合作项目海陆并进,前海、南沙等国家级平台交流频繁,“双子城”联动发展效应、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持续提升“带”的能级,深圳与汕头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推动“核+副中心”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打造“一核一带一区”样板示范;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打造“飞地经济”样本;紧密加强与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西岸城市合作,在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珠江两岸发展动能。

不断丰富“区”的内涵,深圳加强与韶关、梅州等城市生态型产业合作,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纳入“圳品”工程。

此外,深圳还高标准规划 “深圳都市圈”,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强化先行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战略性通道网络,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更趋完善……

“一核一带一区”,也成为深圳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词”。

去年12月发布的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功能,着力增强“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未来,深圳将加快大湾区合作示范平台建设,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

亮点扫描

@广深双城联动

去年10月,首届广深“双城联动”论坛举行,两市相关部门签署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等七个领域的专项合作协议,广深联动发展效应、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2019年广深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市在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广深合力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万亿级产业集群。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2020年,广深科创同频共振。广州大学与鹏城实验室于去年9月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由广州、深圳联合共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去年开始向世界“招兵买马”。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科技攻关。

2020年,广深交通合作项目海陆并进。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水上巴士”首次通航,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广州地铁的招标文件透露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深圳。

广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从广深协同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研究共建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方面做出规划。广州发布的“十四五”建议稿中提出广深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深化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联动发展,推动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等

@高起点打造深圳都市圈

2020年6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深度融合

深圳市委召开六届十五次全会提出高标准编制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深圳先行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携手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等兄弟城市共建共育深圳都市圈,推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半小时核心圈”、以产业集群为主的“1小时通勤圈”和以配套支撑为主的“2小时经济圈”三圈联动,推动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均衡发展。

深圳都市圈内其他城市迅速响应。惠州提出将48平方公里的秋月湖生态智慧城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争创“深惠协同发展试验区”。东莞提出东莞南部临深9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表示河源正积极参与高标准编制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强表示,心无旁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先行示范区,是当前汕尾发展的战略取向

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如火如荼。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今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成为深圳都市圈内联外通的“一号大动脉”。本月,深汕铁路开工建设,深惠、深大、穗莞深(前皇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4条城际铁路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发展正全面提速。

都市圈城市建设提质提速。在深莞惠交会处的梅龙湖畔,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惠州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正在加快建设,拟入驻企业增加至46家,其中21家企业已经签约。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截至去年12月已引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清华i-Space孵化器项目、京东数字科技等25家实体机器人企业和2个战略平台企业

@深圳汕头“核+副中心”深度协作

本月初,深圳与汕头两市政府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从加强区域协同和交流互鉴、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强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加强人才培训交流等五方面发力,共同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两市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速形成“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汕头建设高质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引领深圳都市圈与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动发展,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样板示范。

2020年,深汕两市的来往交流频繁。2020年7月,市委书记王伟中率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在汕头学习考察。9月,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会见汕头市党政代表团一行。交流中,双方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区域交通一体化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加快深中通道建设,谋划推动深珠(伶仃洋通道)建设,构建赣深、贵广-南广、沿海等铁路走廊,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高铁通道布局。建设高密度网络化的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形成“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交通网络体系。


外环高速公路一期通车。它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中重要加密线,从龙岗到宝安只需40分钟。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2021年首个工作日开工建设的深汕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深汕合作区至深圳的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


深汕铁路正式开工!未来深汕合作区到市区仅需30多分钟。

2020年5月,《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衔接规划研究》的项目中标公示,通道建成后,深圳珠海之间的车程将缩短为30分钟。12月,深中通道全线首片钢箱梁制造完成并通过验收,标志着深中通道转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铁路建设频频传来捷报。6月,穗莞深城际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前海段工程项目开工。7月,深茂高铁深圳至江门铁路项目先行段(控制性工程跨珠江口隧道)开工建设,深茂高铁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岛壁施工现场。

公路建设也在年底传来好消息。去年12月,外环高速公路深圳段一期正式通车,使龙岗到宝安、光明、龙华等片区交通更加便捷。外环高速一期东莞段主线也同期开通,市民从龙岗到东莞可节省半个多小时车程,实现莞深一小时生活圈的构建。

@“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2020年2月,《求是》杂志刊发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署名文章《深圳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文章提出深圳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协调发展,向东连接我省沿海经济带东翼及东南沿海地区,向西连接沿海经济带西翼及西南地区,向南连接港澳,向北连接北部生态发展区及中南地区,全面加强交通、产业、平台、民生等各方面联动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当好“发动机”和“动力源”,携手共绘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2020年,深圳以“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为抓手,做强做优中部都市核心区;提升东部发展能级,重点发展信息经济、生物医药、滨海旅游和现代物流;优化西部向湾格局,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会展经济、智能经济、临空经济;推进南部对港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充分发挥香港-深圳极点带动作用;拓展北部发展腹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城市北部中心。

2020年以来,深圳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轨道交通、5G基础设施、“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等建设全面提速。伴随着大运新城、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热潮掀起,深圳正高质量推动全市域一体化,加快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协调发展,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辐射能级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文 林安迪/制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