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挑战无畏无惧 | 致敬拓荒牛·奋斗者的故事㉓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文 周红声 姜鑫 温涛 陈敏芝 曹鹏飞/视频
2021-01-08 16:06

图片

图片

“我就是爱挑战,越挑战,我干得越有劲!”从一名内地高校的教书匠到机场建设的“半个专家”,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原规划设计部副部长龙琪跨界不可谓不大,但他却凭着勤奋、好学,敢于挑战无畏无惧,在深圳绘就了精彩纷呈的人生画卷。

图片

考察上海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工地

龙琪感慨地说:“在深圳的这些年我没白活,做的都是以前在学校教书时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我很感激,深圳给了我挑战自我、跨界创业的机会。我也很骄傲,深圳的发展有我付出的汗水!”


从教书匠到机场建设“半个专家”

来深圳之前,龙琪已经是江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外贸蓬勃发展,外贸企业众多,外销员考证需求旺盛。当时学校就经常来深圳举办外销员考证培训班,我因为这个原因也经常来深圳授课。龙琪回忆说,深圳这座城市的生机活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仅如此,我还在深圳认识了我的未婚妻

图片

1993年2月,为了与未婚妻在一起,龙琪辞去了江西财大的工作毅然来到深圳。一次在翻看《深圳特区报》时,报纸上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招聘启事引起了龙琪的注意。启事上说,深圳机场扩建急需招聘一名负责总体规划的英语翻译。

“对我来说,机场和航空是相当陌生的领域,但我在英语专业上有优势。而且我这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挑战,越有挑战,我干得越带劲”,在报名截止前几天,龙琪抓住了这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机会,经过层层笔试、面试,最终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跨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机场建设。

1990年,深圳机场候机楼建设情景

1991年10月12日,仅用两年零四个月就在一片海滩上建成的深圳机场,正式通航了。开航之初,深圳机场只有几条飞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但是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业务量也呈井喷之势,机场扩建迫在眉睫。

图片

龙琪参与扩建定标会

当时深圳机场扩建的总体规划由国外知名专业机构编制,机场调研、设计方案和文字报告等大量资料都需要翻译成英文,而且机场扩建时间紧、任务重,成功应聘上岗的龙琪面对挑战迸发出了强烈的工作热情。加班熬夜是常态,有时为了赶一个紧急翻译材料,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也是家常便饭。

图片

图片

“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龙琪说,毕竟是进入了一个全新领域,很多专业术语你不知道,要查字典,要请教专家,你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了。“我经常打长途电话向北京的专家请教,他们都非常乐意给你解答,而且一来二去我跟不少专家还成了好朋友”。

那几年,工作很辛苦,但龙琪却觉得异常地充实,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那几年没有白活”。正是因为勤奋好学,龙琪很快成为了机场建设领域的“半个专家”,成功跨界转型。

面对挑战勇于承担重任

后来,不是科班出身的龙琪被委以了另外一个重任——负责T3航站楼与地铁11号线机场站地下结构的基坑围护工程。“可能真的是  ‘无知者无畏’,当时我二话没说就把任务承担了下来,完全没感到害怕,只感到兴奋!因为我觉得没什么是通过学习而掌握不了的知识!”现在回想起来,龙琪依然自信满满。

图片

龙琪现场勘察T3航站楼与地铁11号线机场站地下结构的基坑围护工程

深圳机场T3航站楼地下结构和地铁11号线机场站建设中

工程正式开工后的10个多月里,龙琪基本吃住在机场工地上,成天与工程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人在一起,讨论施工方案、安排工程进度、检查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忙得不可开交。

图片

T3航站楼与地铁11号线机场站地下结构的基坑围护工程

其中,施工安全是龙琪心里始终绷紧的一根弦。由于工程的建设用地都是填海形成的,淤泥固结程度差,施工条件相当恶劣。龙琪只要有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在工地上巡查,看看哪里还存在安全隐患。2009年3月初,在一场暴雨后,龙琪在例行巡查中突然发现16米深的基坑顶部有十几个点位的桩顶位移参数严重超过警戒值。“太危险了!一旦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龙琪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当机立断叫停施工,迅速撤出所有工人。因为发现及时,最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图片

考察北京首都机场的旅客捷运系统

从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龙琪一直负责该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前半段施工,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16年6月28日深圳地铁11号线通车,此时退休快一年的龙琪,还特意去体验了11号线的首班车。“看着人们能够乘坐地铁方便、舒适、快速地到达机场,我感到非常欣慰!自己当年的努力没白费!”龙琪说。

见习编辑 温静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文 周红声 姜鑫 温涛 陈敏芝 曹鹏飞/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