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走笔万字文控诉父母的男人还是一个“巨婴”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8-01-31 08:08

这个34岁的男人,如果不能换一种方式对待过去,只会继续生活在“心理巨婴”的状态中

在人们纷纷抢购一张通往故乡的火车票时,网络上却曝出一则颇不搭调的新闻——一名曾经的四川省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美国一所排名前50大学的硕士王猛(化名),6年前切断了和父母的通信联系,并连续12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近日,他还写下一篇15000余字的长文,控诉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是。

虽然王猛的长文并未公之于网络,但他随后接受媒体采访向社会数落其父母,实际上也达到了私人话题公共化的效果。这种处理家庭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值得商榷。

从王猛的讲述和其父母的回应看,其父母并没有做错什么。父母在其小时候为其置办衣服,对其要求参加某一科目培训不大赞同,让老朋友照顾在美国念书的他,这些并不过分的事却成了王猛眼里父母“肆意操控自己”的证据。而其高中时想换座位却被父母建议与人好好相处、在即将大学毕业时被亲戚取笑小时候不会剥鸡蛋却没有得到父母声援,这些小事又被他列入“向父母求助却从未得到支持”的证据。父母对其生活究竟是参与好还是不参与好,并没有一个标准,全凭他自己说了算。

王猛认为自己对父母的控诉就是生活的真相,但起码他还不是罗曼·罗兰所说的“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的真正英雄。他希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却采取了一种与其从事的心理学研究职业不相称的方式——与父母决裂。没有理解只有抱怨,没有对话只有割裂,他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只会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这个34岁的男人,如果不能换一种方式对待过去,只会继续生活在“心理巨婴”的状态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抚育方式,放在当时的情境下看都是合理的。王猛是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独生子,父母有条件给他比较周到的关心。即使是在子女成群、物质匮乏的年代,“穷养”“放养”也同样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爱。至于父母对孩子是像“虎妈”蔡美儿一样严格,还是像“哈佛女孩”丁丽晴的父母一样宽松,都是正常的。正常的家庭也可能生长出截然不同的孩子,走上歪路的孩子只能从自身和社会影响去寻找原因。对父母正常的抚育方式吹毛求疵,却体会不到父母的爱,本质上还是因为冷漠与自私。

当然,王猛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一步就是打开对父母的心结,这就离不开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但正如其父母所言,重建关系的主动权在儿子那边。王猛能不能将“拉黑”的父母拉回到联系人列表,能不能重新和父母团聚,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当你老去,游子回家就是最大的慰藉。心灵在冻土地带流浪的游子,到了回家看望年迈父母的时候了。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