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468
大湾风:珠海对话深圳,“科创之城”如何炼就?
文章
1
全国党媒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
2020-10-15 23:29

大湾风:珠海对话深圳,“科创之城”如何炼就?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谣讲述着深圳发展的动人故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深圳经济特区如歌词中描述的那般,奇迹般“杀出一条血路”,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建立,担当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创新”无疑是特区发展当中的题中应有之意。

同为经济特区的珠海,40年来也持续深耕,不断寻求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守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

与深圳相比,珠海科技创新水平还有差距,如何向先进学习、探索前路?日前,大湾风记者前往深圳,探寻这座科创之城的发展的“奥秘”,学习深圳的先进经验。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的深圳,在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全球闻名的创新之都;从建特区之初仅有3名工程师到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90.5件;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强大的配套能力……探索出一条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

深圳科技创新始终保持活力的原因何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为突破口,坚持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融合互补,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持续优化有利于创新的“生态体系”,促使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2008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仅2019年就新增2500多家。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277.98亿元,同比增长10.08%,比2012年增加13346.16亿元,是2012年产值的2倍。

“创新驱动”不仅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也被很多以创新为主导的企业作为经营理念。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天线”)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进步”的理念,深耕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卫星定位及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

2018年,《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出台,从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等方面,提出20大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率先推出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

“深圳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租赁、人才补贴、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齐全的产业链配套都为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华信天线总裁姚文杰说。

成立于2015年的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疆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械臂研究的企业。其DOBOT品牌机械臂产品已取得200多项国际专利,在全球轻量级智能机械臂市场中占据相当比例市场份额。

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说:“深圳是一座非常有竞争力的城市,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应届创业者,深圳提供了完整的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风投体系,我们的创新设计想法在这里可以快速高效地变成产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机遇、新挑战,也必将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再发展。

人才为本,聚天下英才而重用之

午后,漫步在深圳人才公园,碧海蓝天相得益彰,阵阵微风吹散了夏季的暑热,在入园口,刻着“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石碑十分醒目。

“创新”与“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法宝,创新驱动、人才为本,深圳能够在创新方面不断突破,并逐渐形成强大的城市吸引力,在于其全面实施人才创新发展战略。

1980年建立特区的时候,深圳全市只有2名技术员,1名拖拉机维修员和1名兽医。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600多万人。

深圳能够吸引到人才、留住人才的魅力在哪里?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谷云宏给出答案:“我总结了一句话,深圳对于人才的魅力在于七个方面:创新有平台、立法保产权、营商环境优、成果转化快、政策有力度、文化有包容、城市真宜居。”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原院长王庆国认为,深圳能够吸引人才的一大原因,是城市的开放与包容。“1998年我来到深圳大学任教,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深圳腾飞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五个指标:投资热情高、人才数量多、法治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

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是对科创人员脑力成果的最大尊重。早在2008年,深圳就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区法规。2018年底,深圳颁布《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今年3月起实施,深化知识产权保护。

在偌大的深圳人才园服务大厅,来现场办理业务的人并不多,这跟深圳市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密切相关。以社保业务为例,目前深圳社保98%的业务量均为线上办理,群众办事体验感得到不断改善。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争取2020年底营商环境达到全球前20名。”谷云宏说。

学习深圳,提升珠海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深圳、珠海同为经济特区,也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当中的城市,珠海在科技发展上应当如何向“科创之城”深圳学习?深珠合作未来还可做哪些探索?

40年来,珠海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珠海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至全国第22位,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十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290家,全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量均达到35家。更有珠海企业格力电器上榜《财富》世界500强。

近年来,珠海通过大力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大厅,商事登记平均用时缩短至0.32天,商事主体增加至35.68万户,并首创不动产登记“一证一码”创新服务,率先颁布了《珠海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及8个商事制度改革配套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地方性商事法律法规体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与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两大重点,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党的十九大后,珠海出台珠三角最优人才新政“珠海英才计划”,共引进各类人才约4.5万名,人才净流入率6.07%。其中累计引进全职、兼职院士36名,引进培育国家级顶尖人才148名,省级领军人才45名、市高层次人才606名。

日前,《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优化珠海市营商环境的决定》发布实施,致力于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鼓励创新,珠海市从制度层面上为科创企业提供帮助,先后出台《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政策,为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支持。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俊宇说,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引进业务”秒批“改革,这显示了深圳引进人才的一种诚意。想要吸引人才还需要建立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好的大学、孵化器、优秀的企业等。在政府层面上,要做好人才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优美的工作环境以及建立从创意到产品的完整生态链条。

王俊宇认为,深圳在特区建设中走在更前列,珠海等城市可以以深圳为榜样,学习其先进经验。同时,珠海也有自身独特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好、环境保护做的好,还有国家级新区横琴新区、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以及良好的人文环境 、政策优势。深中通道开通后还将大大拉近深圳与珠海的距离,深珠合作区建成后,也将对深圳高科技企业产生新的吸引力。如果可以用好这些优势,与深圳形成互补互助,双方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

“目前珠海正在谋划建立‘深珠合作区’,未来深圳与珠海会有很多合作空间。深圳人口密度非常高,珠海与深圳地域接近,后面两座城市直接交通还会更便捷。我想深珠合作区建成后,也会给企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会对深圳企业来珠海发展形成吸引力。” 王庆国说。

见习编辑 连博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