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505
和宋英杰聊“天”!《中国天气谚语志》出版
文章
1
读特记者 陆云红 文/图
2020-10-15 18:35

和宋英杰聊“天”!《中国天气谚语志》出版

“民以食为天,我以天为食”,这是“气象先生”宋英杰在微博上的标签,十个字,精准,幽默。

1993年,宋英杰作为中国第一位气象播报主持人走上了电视荧屏,这一播就是27年。除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宋英杰还有一个身份: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节目主持人”全国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

因为是“靠天吃饭”,宋英杰喜欢琢磨天气,还要琢磨前人曾是如何琢磨天气的,琢磨着琢磨着,就琢磨出一本新书——《中国天气谚语志》,在书里看他聊“天”,是件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味的事儿。

人类气象台战胜蚂蚁“气象台”

“洞察气象,一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力游戏,自古以来汇集了不可胜数的‘高级玩家’。天气谚语,是本着高手在民间的理念所进行的思想和智慧‘众筹’。 其实,天气谚语也具有自净能力,在传承和应用的过程中悄悄地与时俱进。”在宋英杰看来,天气谚语,我们既要吸纳它的科学营养,又要品味它的文化回甘。

这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天气谚语志》将气象科学与天气谚语结合,全书聚焦谚语文化,对气候谚语、物候谚语、节气谚语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解析,填补了业界的空白。书中含有大量的气象数据、云图等,同时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让读者能用最生动的文本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起初,最令我震惊的天气谚语,是人们熟知的‘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且不说准确性有多高,当时就觉得:这是历史上的哪位大神说的?思维如此灵动和跳跃。居然可以想到要去捕捉这个150 天跨度的天气韵律!那种不满足于‘翌日有雨’的渴望,那种渴求预知的不安分,催生了挣脱定式的智慧。我觉得它最具光彩的,或许并非预测的准确度,而是思维的自由度。”宋英杰说。

在书中,宋英杰讲述了一个故事:2011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从家里出来,忽然发现门口的蚂蚁正在垒窝。他认为,估计是蚂蚁“气象台”预报当日北京有降雨,于是,蚂蚁们正在根据“预报”紧急修筑“防汛工程”。他在微博上@我,为什么北京市气象台没有预报降雨呢?

宋英杰和同事讨论了一下,认为当日北京虽湿度大,云量增多但不大可能出现降雨。于是他在微博上回复了郑渊洁。谚语说:“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鸡不入笼阴雨来”,您再看看鸡有什么反应?当日的北京,最终只阴天未下雨。网友调侃道:不容易啊,人类气象台战胜了一次蚂蚁“气象台”。

“基于传统,不计缘由,唯求“灵验”,不必知晓由此及彼的因果律,只需依照由此而彼的相关性。信奉和敬畏“灵验”背后的魔力,并虔诚地以礼仪待之。这,或许便是天气谚语生长的土壤。”宋英杰说。

谚语中“藏”着深厚的文化

如今在都市之中,天气谚语已然变得模糊和陌生。即使在乡村,天气谚语也已成为老人口中念叨的“老话儿”。如果说某些农事谚语还是老人家意念中的农事指南的话,那么很多天气谚语已渐渐尘封,能够信手拈来,以此聊“天”的人越来越少了。

“或许有些人,下意识地鄙视那些风土的谚语,视其为迷信或臆断。毋庸讳言,很多谚语、很多关乎气象的旧俗,确实有违如今的时代逻辑,有些让我们感觉浪漫到虚幻,有些则粗陋到喜感。”宋英杰表示,翻阅旧书,品读一些天气谚语,品味其精妙与局限,带着包容和感恩之心去抚触那些曾经滋养过、护佑过年景和岁月的遗存,与科学无悖。谚语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只是我们渐渐地疏离了它们,才会觉得天气谚语中只留存了一些最肤浅或者最功利的“一招鲜”。

宋英杰在书中娓娓道来:我们的气候理想是风调雨顺。谚语说:“夜雨昼晴,天下太平。”人们希望天气是温和的、宜人的,春如恩诏,夏如赦书。但我们所处的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是两种极致的叠加。它在以阳光雨露高效养育万物的同时,也有气候的变率大、天气的极端性强等特点。于是,与其他地方的人相比,我们的前辈更是以敬畏之心,小心揣度,仔细划分,认真归纳,将逐渐累积的智识,融入节气和谚语。

“倘若气象能够像人们期盼的那样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一幅太平景象,那么手捧一本占卜天气的谚语书,闲适地晒晒太阳,喝喝茶,也算是隐居生活中的一桩乐事吧。”他说。

重新品读天气谚语

在宋英杰看来,很多天气谚语,并非用于占卜或预测,而只是一种描述,甚至只是借用天气“起兴”,以其现象、规律、道理来解读问题,借助气象,品味万象,属于旁征之征、博引之引。“丹麦有则谚语:绝不要小看天气的重要性。如果不经常变天,90%的人不知道如何开始一段对话。”

“英语中的一个短语shooting the breeze,不是向微风射击,而是闲聊天。生活中,人们的聊天往往真的是从聊‘天’开始的。我曾问网友:‘你最熟悉的天气谚语是哪条?’重复率最高的回复,居然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宋英杰笑言。他认为暂且可以把天气谚语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云识天的,另一类是由天及人的。

他接着举例说,哈萨克族有一句谚语:云能飞过的山,都不能算高山。表面上说的是云,但实则说的是关于人的道理。老子说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起初的本意也不是诠释强盛的风雨难以持续,而是说天亦如此,何况人乎?

“天气也常常被借用,来揭示世间的道理。‘垄上风一季,不如枕边风一句’

哈哈,遗憾的是,气象局缺少关于“枕边风”的观测资料。”宋英杰的幽默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出现,令人莞尔。

现今依然存续的天气谚语,根据一些学者的搜集和统计,应该不少于40000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天气谚语已不再是人们观云测天时所倚重的手段。谚语的很多内容与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但谚语所承载的理念却并不浅陋和古旧,简洁、鲜活、亲近生活情境的描述方式,易于记述和传播,这在现今依然清雅。

宋英杰建议大家以饥渴感和愚钝感,重新品读天气谚语。“很多事犹如天气,慢慢热或者渐渐冷,等到惊悟,已过了一季”。但如今气象,往往不是慢慢热或者渐渐冷,而是热得很突兀,冷得很急促。天气带给我们的“惊”更多了,但我们借助天气得到的“悟”却少了。只因为我们常常只惊而未悟。

编辑 刘桂瑶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