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307
新闻1+1丨深圳的“综合授权改革”怎么走?董倩对话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
文章
1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0-15 13:48

新闻1+1丨深圳的“综合授权改革”怎么走?董倩对话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

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40年,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今天,这座城市再被国家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如何为全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新闻1+1》连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带来最新解读。

40年后,深圳是否还是改革开放“试验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新时代,在改革创新方面,深圳也需要发挥更大的先行先试作用。因为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深水区,现有的体制与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如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方面,市场体系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商品市场化了,但是一些关键要素和一些关键环节市场化不够,制约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在营商环境方面,法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不适应高质量发展。以及科技、教育以及城市管理的民生供给方面等等,这些领域并不比以前的改革简单,而且更复杂。

重要探索“综合授权试点”是什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综合授权试点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是改革方式和方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要求提出的一种新的改革方法。现在许多重大改革,会涉及到多个部门,有很多环节,需要综合进行配套改革。举个例子,比如深圳要办个学校,涉及到几方面问题:

用地问题

办学自主权问题,能不能开放?办到多大程度?

引进人才问题

一些实验器材的进口等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再采取以前“一事一议”的办法,一是时间很长,二是进展会很慢,办事效率低,也不利于新时代更好的开放。所以说,未来“综合授权试点”深圳更积极、更主动的做一些事情。

深圳的“过去”“现在”“未来”

在将近20年的开放和特区优惠政策下,深圳实现了由“宝安县”到“深圳特区”的巨大变革。而随着发展,深圳的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转型突围,成了深圳急需面对的问题。1999年10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为深圳打开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大门,也改变了无数创业者的命运。40年后的今天,深圳又被赋予新的责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

未来深圳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擎”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创新方面,特别是一些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要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在引领中国潮流,同时引领世界创新潮流,不断出现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产业发展方面,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要跟东莞、珠海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城市建设方面,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聚集人才、公共服务方面成为一个典范,一个标杆。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怎样跟港澳形成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大湾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怎么补“短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科技方面,虽是“创新之城”,但在应用基础研究上,深圳还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深圳经济发展相对走得“快”,但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上,与先进城市还存在一些差距。城市建设方面,生活成本较高;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是有差距等等。这次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重大改革举措:比如怎样更好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在土地、资本市场,包括人才方面更加完善等。

编辑 许舜钿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