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041
古韵古声吟千年诗歌,“第一朗读者”第九季“海上生明月”惊艳亮相
文章
1
读特记者 李海若
2020-09-29 15:29

古韵古声吟千年诗歌,“第一朗读者”第九季“海上生明月”惊艳亮相

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渡霄汉。中秋国庆来临前夕,伴着深圳湾的海风,一场散发着浓浓古韵的诗剧表演“第一朗读者”第九季“海上生明月”,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深圳人才公园潮汐广场惊艳亮相,开启了一段诗歌与戏剧的跨界之旅。

据了解,相较于往季,今年的“第一朗读者”,从选材上纵向深入,挖掘诗歌历史,以中国经典诗歌为题,用现代剧场艺术,解密中华传承的美学基因,贯穿上下五千年的诗性瞬间,重现流淌在中华文明血液中的诗歌记忆,为当代诗艺术镜鉴。同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融入传统戏曲元素,以及古色古香的乐器演奏和古风古韵的诗歌吟唱。两场总主题为“海上生明月”,第一场以“月升”作为主题,第二场以“月圆”为主题。

总导演唐华刚在第一场“月升”中,将“中国诗魂”作为底蕴内核,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中选择最能精确体现“中国诗魂”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忽略时空关系,直击中国诗歌的美学系统,运用行为艺术、音乐、仪式等方式,写意描写中国古诗之精魄,表现传统诗歌的审美方式与现代艺术手段的媾和。

第二场“月圆”为环境戏剧,将舞台搭建在深圳湾海面,让海月之美与诗之精魂融为一体,贯通古今气脉,打造穿越时空的对话,让远古与当下交相辉映,诗歌与现实融于一炉,这也是往届第一朗读者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让所有到场观众惊艳不已。

大海与明月,皆是引起古今诗人诗情与愁绪的经典意向,如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书写海月之美的诗句无穷无尽,而若以传统方式欣赏,则难以展现其美其真。

在艺术呈现上,在海上搭设浮桥,浮桥连接活动平台,以锚绳固定,观众从下午的互动和共乐的直观参与转变为远距离参与。而可有的事物,不论观众抑或海、月等一切意向,都将为本剧场服务。在内容上,从诗歌文本扩充至非文字文本,譬如音乐、服饰、书画卷轴、评弹等,人们欣赏到在海上的一副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

演出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篇,以苏轼的《水调歌头》结尾,让这些流淌在中华文明血液中的诗歌可看、可听、可感。

吟诵者、演奏者、演员和舞者先后借助古色古香的乐器演奏和古风古韵的诗歌吟唱,演绎了屈原《天问》节选,刘邦的《大风歌》《诗经 • 二子乘周》《汉乐府 • 上邪》、曹操的《短歌行》节选;演绎了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七律 • 登高》、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浪淘沙》等名篇的意境;还原了柳永的《迎新春》、辛弃疾的《青玉案》、关汉卿的《单刀会 • 驻马听》、汤显祖的《牡丹亭 • 游园 • 皂罗袍》极具画面感的诗歌。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张忠亮表示,中秋国庆前夕在深圳人才公园海边呈现这场艺术盛宴,是中国经典古代诗歌全面展现,一方面是深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体现,一方面也是深圳包容开放的精神的直接体现。

他还表示,半年前,艺术顾问从容、总导演唐华刚就在精心策划和筹备。这次精彩亮相,调动戏剧了导演、舞者、演奏者、朗诵者多方面的力量,编排别具匠心,让“第一朗读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较好地回馈了深圳市民。

据悉,“第一朗读者”是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基金扶持,是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于 2012 年首创的全国性诗歌与戏剧跨界文化品牌,至今举办到第九季。已成为国内最具活力、人气和先锋精神的跨界艺术现场,自创办以来被国内众多权威媒体誉为“最高贵的坚持”,成为一张靓丽的深圳文化名片,让深圳这座特区城市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文化能量和精神势能。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