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227
林郑月娥: 大规模普及社区检测可使香港早日走出疫情
文章
1
读特记者 记者啸洋
2020-09-01 20:54

林郑月娥: 大规模普及社区检测可使香港早日走出疫情

林郑月娥(右三)与司局长和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在政府总部的检测中心参与普及社区检测计划。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时发表公开讲话称, 一个大规模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今早开始。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一万位市民接受了检测,当然亦包括我本人和各位司局长,除了教育局局长,因为他现正接受访问;现正接受检测的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整个检测流程和体验都是很安全、很简单、很方便、很快捷。正如我早前所说,这个大规模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对于抗疫有益、对社会有利,亦使我们可以早日走出疫情,恢复我们的经济活动和市民所希望的社交生活。

林郑月娥说,我首先要感谢接近6千位医护人员参与这次检测工作,无论是在检测中心担任医护队长或直接为市民进行采集样本,他们的付出和积极参与使今次检测工作可以成功展开。当然特区政府因为要支援和管理141个社区检测中心,亦动员来自超过七十个政策局和政府部门接近4千位政府人员。他们两方──政府人员和医护人员──组成了一支队伍,在各个检测中心为市民服务。

在疫情发展以来,昨天是我们第二天看到新增确诊个案下降至单位数字,这相对于在7月22日开始,我们连续看到十多天,每天都有超过100宗的确诊数字,大体上大家都开始感到有点安心,想这个疫情是否已经去到最后阶段。这成绩得来不易,整个社会付出了沉重代价,包括在入境的限制、包括被政府法定须要关闭的商业处所,亦包括市民大众不能够自由进行各式各样的社生活。因此,我们希望、我亦在此再次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这次普及社区检测计划。

这个计划将会使我们在现时疫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找出在社会上的隐性患者,因为现时我们看到的数字有接近四分之一的确诊个案,患者都是在没有病征的情况下被识别出来。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一个被感染人士,他因为没有病征而没有去看医生,又没有接受过检测,他便会每日在家中或在他日常工作环境中传播病毒,我们便会很难看到香港可以完全彻底地处理这个疫情;甚至如果他家里有一些患有长期病患的人士,亦可能因为感染了,情况会比较严重,甚至是危殆。在此我希望社会大众能够客观、持平地去看这次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并给予它最大的支持。

林郑月娥又说,我在此感激很多医护界人士,包括多位我们很熟悉的医生──卢宠茂教授、高永文医生、我们的政府专家──都愿意在这时候发声向社会说出这次普及社区检测计划的好处;但我亦留意到有部分医生,特别是来自医管局员工阵线的说话,甚至是呼吁社会大众杯葛这次计划。由于他们本身是医管局的医护员工,他们的说话多多少少会令市民减低了信心,从而可能影响了参与此计划的意欲,所以今日我想花少许时间全面回应这个员工阵线所提出的几点论点,希望员工阵线的各位人士听了我们今次再一次──这并不是第一次──再次的详细解释,能够回头是岸,支持这次计划。依照我分析,医管局员工阵线的论点有以下六点,我逐点回应:

第一,它认为透过全民检测找出隐形病人,必须有「封城」或「居家令」的配合,才能达到目的。这或许不是错的说法,内地亦进行了很严厉的措施来配合检测工作;但事实上,大家知道香港的具体情况是不可能做到全面的「禁足」限制。我们在抗疫的八个月期间亦不断希望为香港社会保留到人身自由,大家可以继续上班、出入;在海外或内地的香港居民亦可按其意愿,能够经仅有开放的关口继续回来香港。尤其现时疫情已经比较稳定,我不相信香港市民会接受在今天因为要做病毒检测而由政府推出「禁足令」,即是说大家不准离家。事实上,我们这个工作亦不是强制所有市民参加,我们的定位是「愿检尽检」,它是给市民在疫情期间的一个服务,亦如聂德权局长所说,我们知道这个疫情会再次爆发,所以一次大规模的病毒检测,让广泛市民有这个体验,以后就再也不会被误导说这种检测是高风险、很痛或会带来其他不利个人的情况。整个目的是希望能够透过「愿检尽检」,多把一个社会上的隐性患者找出来,就令我们少一个传播病毒的机会,从而有助切断病毒传播链。

第二个论点是,文献说做这些检测会出现“假阴性”,“假阴性”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甚至令有一次阴性结果的市民误以为自己十分健康,于是安心进行社交活动。在公共卫生的领域,病毒检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不是一个不会发生的事;但大家知道,到目前已经确诊的超过4 800宗个案,我们都是用一个很严谨的方法反覆验证,由一些化验所,包括医管局检测到的初步阳性结果,会再由卫生防护中心去覆核,我们才能够确诊个案。同样地,亦会有所谓「假阴性」出现,但我们现时做的全是有质素保证、经过卫生署和外部质量评估的检测程序,所以这亦不是一个很成立的理据。如果认为市民会因为做了一次检测就完全放松他们的社交距离措施、戴口罩或勤洗手,我相信这是低估了香港市民在「疫」境里的自律能力。

第三是引述世界卫生组织的论点,说世卫指出大规模检验是浪费金钱、不切实际,如果资源许可,应该集中为一些紧密接触者或怀疑受感染者检验,专注找出这些出现病征的个案。这是我们一向采取的策略。正如我所说,我们的检测资源有限,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将这些检测资源放在第一类──属于卫生署和卫生防护中心的病理学检测,即是有病征的病人,或有其他不适而到私家诊所的病人,我们都为他提供这个病理学的检测,希望找出确诊人士。在七月,我们亦进一步将我们稍为增加了的检测能力扩展至很多类较高危、职业是较高风险,如果感染他人将会令整个疫情爆发,如一些安老院舍的员工,我们为那些高危群组做了几十万个检测。现时我们因为有中央支持的力量,令我们可以做一次──我强调,看来我们只能做这一次──普及的社区检测,让所有愿意接受检测,亦在过去一段时间争取希望有一次免费、由政府提供的检测服务的人接受检测,我们正在满足这个服务的需求,所以是完全和世卫的建议没有冲突。事实上,世卫时常强调在每个地方、每个国家采取什么的防疫抗疫政策,也要视乎当地的条件。我们的条件是在中央助力下,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检测,这正正是我们现时的工作,而世卫从来没有排斥检测的重要性。我记得有一次,世卫某位专家也是说「test、test、test」,因为唯有透过检测,才可以尽早找出受感染人士,特别是数据显示,真的有相当比例的确诊人士是没有病征的。

第四个论据是一系列形容在这些社区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是很高风险的,我在此不详细读出他们的意见。我只是强调,所有141个采集中心的感染控制以及清洁安排是经过卫生署的评估,所有会遇见到的情况,我们也有所应对、有所准备,而我们今次亦有很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无论是保护衣、手套、口罩,以供在这些社区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使用。我留意到昨日亦有广泛报道,有位医生向大家解释在每个流程中我们做了的防护工作。

第五个论点是指这些中心地点位处人流密集,质疑我们选址的决定。我们的选址决定,第一是要考虑采集中心有足够空间让我们做这些感染控制的工作,亦同时间要便民。如果我们找一些中心是很不方便,市民也去不了,根本无法达至今次普及社区检测的目的。经过卫生署的评估,这些中心是不会因为它做检测工作而影响附近民居。

第六,即最后一个论点,指全民检测不是堵截病毒源头的方法,最实际方法都是“封关”,或加强市民个人卫生意识。我同意在任何抗疫工作也是要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但对于这个“封关”的口号,真的已经听得太多,由1月到现在还在听这个口号。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我都说了很多次,经过严格限制入境措施和整合关口,今日香港这个国际城市,我们很多在海外的香港人要回来香港,我们继续开放服务的只是香港国际机场这个口岸,以及两个陆路口岸,即港珠澳大桥和深圳湾口岸。8月份每日入境人次,把这3个口岸相加起来,只得1200人次,而这些大部分都是香港居民,他在《基本法》之下是有出入境自由;其他小部分的是有令香港可以继续运作的需要。在这些回港的港人里,可能有反对这次检测工作的亲朋戚友、有些是在外国留学的年轻人要回来、有些是家庭团聚、有些是家中等待一个家庭佣工上班照顾老人或幼儿,这些就是现时每日仍然透过剩余的口岸回来的一千多人。我相信这个「封关」的口号去到今日不应该再是一个议题,所以我在此呼吁大家,要回到初心──这个初心就是“同心抗疫”,希望香港能早日走出“疫”境。

林郑月娥最后说,在过去这8个月的抗疫,我作为行政长官,我最爱护、最保护的是医管局,包括医管局所有员工。由一月份开始,在我亲自领导的工作,往往都有医管局总裁高拔升医生参与。由最初医管局缺乏口罩供应,我要亲自向中央争取──当时内地供应是非常紧张、根本不愿意给内地的口罩供应商出口到其他地方的情形之下──争取到为医管局在上海一家口罩厂优先供应给医管局,即是说无论国内有多紧张、有多少城市争取口罩,都保障了医管局有一定数量的口罩是来自这家上海的口罩制造商。协助我们的人除了是中央的官员,亦有上海的领导亲自关心这件事情,令医管局可以继续在这家上海供应商拿到需要的口罩。另外,医管局在亚博馆要开第二个展馆作社区治疗设施,他们发觉买不到床,我们得到深圳的协助,连夜由深圳运来400张病床,令医管局可以继续他们的工作。

在中央支持香港的三个项目里,除了今日启动的普及社区检测,有两个都是为医管局助力的──一个是在亚博馆其他展馆内设立额外多1 000张床用作社区治疗设施,还有为了令医管局更有能力去应对新一波疫情或冬季的爆发,去建设一家全新而且相当符合专业规模的、有800张病床的临时医院,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可以减轻医院管理局这个这么重要的机构的压力。因为我在最初做抗疫工作时,专家告诉我疫情是会爆发,全球都会爆发,抗疫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保护我们的公营医院系统,否则医院也崩溃了──事实上大家会见到有一些西欧地方,那种医院崩溃的情况是多恶劣──所以我们由始至终都是很重视医管局,亦全力支持医管局。不用说我们在“防疫抗疫基金”第一轮第一个项目就是给医管局47亿元,是完全没有争拗,医管局要多少我们便给多少。47亿元是增强了医管局,以便它可以发放津贴和购买物资,诸如此类。在这种情形下,我希望医管局员工阵线能够客观持平去看看 ,究竟今次抗疫工作里,特区政府与医管局的关系,亦希望他们能够以专业为重,不要令市民抗拒这一次对大家有益、对政府在抗疫工作有益、对医管局减轻他们未来的压力有裨益、对于整体社会有益的社区检测工作。

编辑 范锦桦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