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276
常住人口创出新高后,深圳怎样继续高飞?
文章
1
察理思特微信公众号
04-30 09:33

常住人口创出新高后,深圳怎样继续高飞?

一部城市形象大片《敢为人先》将深圳热度全网点燃,一个常住人口数据的公布则让这座城市的人气再度凝聚和高涨。

近日,《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人,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人,同比增长0.73%,增量位居北上广深之首。

一线城市人口全数“正增长”

作为最后一个披露2023年常住人口变化的一线城市,深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也毫无疑问地展示了一个现实:即使是在全国人口总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人口向经济大市聚集仍然是趋势所在

根据此前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6万人;广州全市常住人口达到创纪录的1882.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9万人。

2023年四大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155941.49亿元)占到全国(1260582亿元)的12.4%左右,常住人口总量(8334.96万人)占到全国(140967万人)的5.9%左右。说明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经济龙头城市依然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把观察视野扩大到2023年中国内地GDP前十名城市,可以发现除重庆以外,其他9个城市都取得增长。其中,杭州增加14.6万人,增量位居第一。共有杭州、成都(增加13.5万人)、深圳、上海四个城市的增量在10万人以上。其他GDP十强城市2023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为:苏州增加4.7万人,武汉增加3.5万人,南京增加5.59万人。

在春节“县城贵妇”生活的短暂迷惑后,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人口必然回流经济大市在这里才有变化、提升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

具体到深圳,热情包容、全龄友好、性别平等、创业创新、接纳新人等方面,都体现了一座具有友好型人格的城市魅力。

难怪在深圳工作和生活过的人,在回到家乡或者外出其他城市,总会由衷感叹和难忘深圳的温情点滴。

“深圳人”不止1779.01万

去年以来的深圳街头,熙攘人流让人们的直观印象就是“深圳人”都回来了。而最新发布的常住人口1779.01万人,似乎还不能解释观感。

就人口统计而言,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在当地居住超过半年的外地居民。而实际上,即时社区管理人口更能说明一座城市的人口“感知”。

这一数据在2024年春节就已露端倪。新春茶话会,深圳市领导就提前透露:2023年末,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2163.77万,比2022年增长了9.79%,增加了近200万人

200万人是什么概念,立马驱动深圳就业登记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底,深圳的就业登记人数为1255.95万人,其中非深户籍的就业人数为995.50万人

龙岗区2024年首场“春风行动”公益招聘会开门红。

不止是就业需求增长,就业岗位也因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得到补充。

截至2024年2月,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425.75万户,其中企业主体达261.31万户,商事主体规模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可以直观感受人口增长的是消费。今年以来,深圳景区景点人山人海“下饺子”、餐厅排长队等叫号、一到周末就出现的车流“周末堵”……都真切地反映了深圳人口红利的火热。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3.84亿元,同比增长4.3%。

节假日,深圳景区人山人海。

人口回流的经济底气

人口用“脚”投票的根本动因,在于一座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也是2023深圳常住人口增长的“密码”。

宏观看,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34606.40亿元,不仅稳居国内“三万亿元俱乐部”,更是同比增长6.0%,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工业、固定投资、市场销售、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破万亿元。

工业和制造业是深圳经济底盘,也提供庞大就业机会。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稳坐中国“工业第一城”。

记者留意到,去年我市工业各类型企业都呈现加速恢复。其中,微型企业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9.4%。中小微企业“雨林”的复苏,为人口就业带来“蕴水层”。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兴盛,使科研与生产的高端人口引得进、留得住。2023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4489.68亿元 ,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自2021年以来逐年递增,持续提升至41.9%。

服务业是吸纳人口就业的中坚力量。2023年,深圳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载体、集聚全球优质商业资源、打造多元多层次消费新场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等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实现破万亿,达10486.19亿元,同比增长7.8%。

人口回流后深圳要这么做

人口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城市的未来,面对“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深圳会怎么做。

教育、医疗资源、住房供应……深圳过去几年在这些方面投入巨大,有的直接转化为作为“深圳人”的直接福利,有的在为这座未来之城持续发展供能充电。

在医疗方面,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方便。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5431个,比上年增加230个,其中医院 159个。

深圳持续加速推进深圳医保制度体系全面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全方位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

在教育方面,学位供给不断“加码”。截至2023年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973所,在园幼儿55.51万人。有小学359所,在校学生122.66万人。有普通中学554所,在校学生66.92万人。有普通高等学校14所,在校学生16.08万人。

深圳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全面增长,得益于深圳全区域、全学制建设各类学校。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从此在深圳上了学,告别与父母分离的岁月。

2024年,深圳市百万学位建设处于“冲刺阶段”。深圳市全年计划新改扩建130所以上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增17万个各类基础教育学位。按计划推进,深圳市秋季开学预计可新增约9万个学位。

住房也是新“深圳人”最为关心的。深圳市今年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房10万套,将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优良居住环境。去年底,深圳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集中开工,共有13个项目,房源合计超万套。

“来了就是深圳人”,在这座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年轻城市,经济不断向好,雄厚的教育、医疗资源“打底”,产业汇聚、城市基础不断完善,加上人才引进、落户补贴等政策加持,未来深圳人口虹吸效应还会越来越大。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