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深圳妥妥靠“绿色提款机”出圈了!
摘要
建设绿美生态城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来看深圳如何先行先试!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在深圳,你有没有看到
一河碧水,两岸繁花
在深圳,你有没有看到
深湾浪逐,候鸟翔集
在深圳,你有没有感受到
生机盎然,绿意浮动
……
这,是深圳的一抹绿
深圳,还有另一抹绿
2023年
深圳市场化用户参与绿电直接交易
购买绿电电量达5.90亿千瓦时
环境溢价金额超1600万元
这可谓是妥妥的“绿色提款机”
那么
深圳究竟是如何打造“绿色提款机”?
当前,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逐渐成为能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提升绿色电力消费能力更是其中重要一环。
2023年,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授权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成立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旨在加快完善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的相关机制,进一步促进深圳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南方电网五省区第一个绿电绿证服务中心,也是全国首个市级层面的绿电绿证服务中心。
该中心已成功撮合深圳能源集团为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提供绿证交易服务,论坛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助力多家深圳市外向型企业购买绿电绿证,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
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绿证是指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深圳作为我国外贸大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及“双控”转变的试点城市,未来绿电绿证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
国内首个倡导港口使用低硫油
率先出台“绿色航运”补贴政策
岸电技术走在行业前列
……
深圳港口的建设和规模水平
与绿色港口建设水平
都是世界领先!
率先开展港口低硫油推广
早在2015 年 ,深圳市便在国内首先提出靠港船舶转用低硫燃油。2016 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深圳海事局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船舶靠泊深圳港期间使用低硫燃油的通告》,强制要求船舶在深圳港靠岸停泊期间必须使用硫含量≤ 0.5%m/m 的燃油。
盐田港。
岸电改造
靠港船舶在接用岸电后,可在靠港期间关闭辅机,岸电系统提供的电力可满足船舶停泊后所必需的全部电力设施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此前,据深圳市港口主管部门的评估结果显示,船舶靠泊期间硫氧化物排放减少95%,颗粒物排放减少81%,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底,船舶靠泊期间硫氧化物、颗粒物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75%、40%的目标。同时,各类污染物减排合计超过8000吨。
而作为国内最早大规模使用岸电、岸电供电能力最大、覆盖泊位数量最多的集装箱码头,盐田国际供电量占深圳港总量的69%,助力深圳港岸基供电全国第一。
2023年,深圳盐田港岸电供应量达1200万度,再创历史新高!岸基供电减少船舶碳排放约9700吨,相当于植树约54万棵!
岸电系统。
油改电 油改气
2006年起,深圳港主要集装箱码头进行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简称 RTG)“油改电”项目的试验和建设。完成改造的龙门吊每台每吊次可节约燃油成本80%,减少废气排放 95%。
而使用天然气和使用普通的燃油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排放的清洁性,经过测算,天然气拖车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排放量82%,LNG拖车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港区及港区周边的空气质量。
截至2023年底
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超97万辆
新车电动化渗透率逾六成
居全球前列
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
产量超178万辆,增长104.2%
“超冲之城”实现“双超”
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在供给端,深圳 2009 年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比亚迪在2021 年 8 月正式启动坪山工业园“零碳园区”项目,以科技创新动力,引领汽车行业变革;以绿色低碳循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深圳拥有良好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正着力构建海陆空和地上地下的智慧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系统。
截至2024年3月,深圳全市累计建成超充站306座,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真正成为标配,深圳正用超级速度建设“超充之城”。
深圳超充站。
此外,深圳全市集聚了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整车、核心三电、电池材料以及充电桩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消费端,2021 年 12 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个人申请条件的通告》,进一步放宽对新能源小汽车的指标申请条件。2022 年 5 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鼓励汽车消费,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全面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目前深圳的绿色建筑
总面积超过1.8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密度全国第一
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
位居中国大中城市首位!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业碳减排的有力举措,也是未来城乡建设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以深圳建科院未来大厦为例,作为深圳近零碳实践案例的典型代表,未来大厦位于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蝴蝶湖畔,占地约1.10万m²,是我国首宗带有碳排放指标出让的土地,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示范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约6.29万m²。
深圳建科院未来大厦。
未来大厦基于气候、场地和使用特征,采用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创新集成的节能技术策略。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计算,未来大厦项目整体能耗为154.46万 kWh/a,单位建筑面积运行能耗为24.57kWh/m²a,其中光伏发电量供应4.87万kWh/m²a,太阳能利用率达19.8%。整体采用钢结构模块化的建造方式,初始建造的内含碳排放约410kg/m²,远低于内含碳大约为700-900kg/m²的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
深圳国际低碳城。
根据《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深圳纳入智能建造试点的项目不少于100个;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60%。到2030年,新建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60%。
从工业高质量发展出发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身为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城市
在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路上
深圳正在奋力领跑!
(参考来源: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交通广播、深圳市发改委、深圳供电、港口圈、美好盐田、深圳交通、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派、坪地街道办)
综合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