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671
特评|要想“夕阳”更“红”,养老服务必须办成朝阳产业
文章
1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20-08-28 07:33

特评|要想“夕阳”更“红”,养老服务必须办成朝阳产业

收录于专题:特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居家养老新模式——虚拟养老院受到欢迎。《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十余年来,虚拟养老院在我国多地推广,呈现出服务群体扩大、服务内容多元、智能化特征凸显等特点,但也面临经营、市场、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亟待通过盘活市场和人才资源、推进智慧养老等方式,使虚拟养老院更好地服务社会。

虚拟养老院并不是个新鲜事物。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地虚拟养老院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元化。除了提供助浴、家庭清洁、家电维修等基本服务之外,虚拟养老院还延伸出了精神慰藉、远程问诊、“公益银行”等服务内容。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嵌入了虚拟养老院,不仅能实时更新线下服务地图、日间照料监控等内容,还能实现对老人的“云监护”。虚拟养老院与传统的机构养老院相比,能够在资源、人力等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提供广泛高效的养老服务,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有望成为主流养老方式。

前途虽然光明,但仍旧道阻且长。过度倚重政府购买、市场不活、人才紧缺等瓶颈,不仅制约着虚拟养老院的良性发展,也令老年人对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得不到充分及时的满足。打破发展瓶颈,需要各方更多努力。

养老事业具有公益属性,政府予以支持扶持,是职责所在。但是,必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不应该也不能持续为养老服务“输血”。然而,过度倚重政府购买却几乎成了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普遍现象,某些地方居家养老服务居然95%是政府购买,群众自发消费只有5%,这种行业状况严重阻碍了虚拟养老院的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事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服务中也存在各种风险,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不够高,虚拟养老院虽然有潜力,但活力不足的原因也在于此。要想激发虚拟养老院的发展活力,政府固然可以扶上马送一程,不过要想养老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还是要放手给市场主体,让养老服务企业自身有造血的能力。政府可以在政策引导、加强宣传、制定标准、培育公平市场、破除信息“孤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强帮扶力度,做政府所擅长能做好的事情,其余的则应放手让市场规律起作用。

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养老服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可见,养老服务是个需求潜力巨大的产业,虽然不像卖保健品之类的所谓“银发经济”那样能赚得快钱,却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值得长期投入。换言之,养老服务缺的不是市场需求,而是虚拟养老院这样的服务产品供给。有志于投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主体,应当目光长远,加强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优化细分服务,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最终扔掉政府的“奶嘴”,以优质服务争取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在养老服务这块大蛋糕上获得足够多的份额。

虚拟养老院这样的养老服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综合了多项功能,需要有掌握多项技能的人才。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高职教育加紧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急救、护理、营养搭配、驾驶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解决养老服务人才在落户、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经济待遇,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增进他们对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荣誉感。如此才能既有人才可用,也留得住人才,让虚拟养老院的服务更加专业而优质。

最美不过夕阳红。虚拟养老院的健康发展关乎着老有所养,更有助于老有颐养。有关各方当各尽其力,要让老年人的“夕阳红”更绚丽幸福,也要将虚拟养老院为代表的养老服务业办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编辑 秦天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