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扩容”至248条道路331公里!深圳智驾如何“跑”更快?代表委员这样说
摘要
2022年,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成为全国首个为自动驾驶立法的城市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无人驾驶扫路机。 资料图
在深圳的中心城区,市民只需像日常打网约车一样,打开如祺出行app首页的“打车”服务,输入上下车地点,就能打来一辆由平台根据等候时长、距离等多维度最优原则智能匹配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自动驾驶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探索方向上,深圳一直走在前列。2022年,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成为全国首个为自动驾驶立法的城市。如何将这一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推动力,让技术落地造福市民?深圳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并加以规范,更在自动驾驶产业成链、生态成圈等多个方面持续加码,为智驾鹏城提质加速。
路测道路里程累计已达331公里
2023年8月28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第四批开放道路目录,总计61条道路,里程合计129.89公里,涉及南山福田宝安3个行政区域。截至2023年底,深圳已发布四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道路,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约331.2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248条。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驾驶座上无人操作,车辆行驶在南山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上。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在第四批新增开放的道路中,福田区开放道路聚集在福田中心区,南山区涉及后海片区和蛇口片区。宝安区开放道路里程最长,达到79.39公里,涉及燕罗、宝中和国际会展中心3个片区。这些城市中心区和重点片区的新增开放测试道路,将为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随着测试路段和车辆的不断“扩容”,开放路段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比如,元戎启行L4自动驾驶车辆在福田区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示范应用、无人驾驶公交小巴驶进南山等诸多案例。
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正加速到来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用于运输经营活动,为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2024年1月31日,在宝安区举行的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启动仪式上,如祺出行与战略合作方小马智行联合获得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牌照。意味着如祺Robotaxi正式在深圳上线,为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目前,如祺Robotaxi已经在前海片区、宝安中心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片区、深圳湾及深圳湾口岸等区域加入如祺平台的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混合运营,为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正在加速到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有包括AutoX、百度“萝卜快跑”、元戎启行、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等多家企业,在深展开Robotaxi运营,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大范围商业化落地。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已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118631张,2023年下半年,全市网约车每天完成订单量约为11.95单。相比之下,由Robotaxi运营的网约车占比仍然十分有限。虽然市场终局未定,但通过运营效率的比拼,提升商业盈利能力,并以海量运营场景、数据反哺技术,加速迭代和推动量产以及更大规模落地,已经成为各平台趋于一致的目标。
除了以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巴等为代表的乘用车赛道,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在深圳也有范例。前海妈湾智慧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截至2023年,已投入使用38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构建了全球单一码头最大规模的无人集卡车队。
相较传统集卡,无人驾驶集卡可有效避免人工驾驶常见的疲劳驾驶、视野盲区等问题,降低用工成本与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作业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确保了整体作业效率,并支持持续优化。数据显示,2022年,妈湾智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4.8万箱,5G无人驾驶集卡每日在司机的远程操控下精准完成抓取、装卸作业,配载效率提升了15至20倍,综合作业效率提升了30%。
打造国际一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下半场”竞争的核心。2022年,深圳“20+8”产业集群布局出炉,智能网联汽车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2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511.46亿元,同比增长46.1%,增长率在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列第一。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12000余家,深圳以超1300家的数量排名第一。
为更好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深圳制定了《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计划到2025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企业,以及2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的战略梯队。
2023年6月16日,2023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创新论坛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炜表示,接下来,深圳将不断搭建完善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智慧体系、营商体系、运输体系、产业体系、治理体系等7大体系,推动深圳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完善标准法规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创新日趋活跃、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行业对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呼声愈发强烈,为进一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亟须完善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加快推动示范应用,不断优化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深圳市人大代表王艳梅博士表示,《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发布后,深圳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一步提速。
同时,王艳梅博士调研后发现,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着三大方面问题:一是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缺少创新型企业,高精地图企业发展需提速;二是各区测试结果没有实现互认,L4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标准尚未出台,根据企业反馈,深圳尚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企业在某区申请的牌照只能在该区上路,无法跨区域运行;三是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费用高昂,让企业在深圳投放智能网联汽车面临更高的成本。
为此,王艳梅博士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全市标准统一,包括:推动各区测试与示范数据互认,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主体在深圳其他行政区或国内其他城市相似道路和区域开展的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结果,可以作为确认安全性自我声明参考依据,已验证的能力不进行重复验证;加快推动南山、宝安、福田等有条件的行政区出台、制定全域开放商业化和无人化相关政策,探索开展深圳全域开放;加快建设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监管平台,针对智能驾驶系统、车联网平台、无线通信、复杂环境感知、车用高精度时空服务数据和网络安全需求,整合“车路云网图”数据,实现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一屏监管、一图运营、一键调度、一站服务。
“同时,建议深圳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地方准入目录,强化数据安全、保险等配套政策法规供给力度,适当放开抽测比例,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按主体进行管理,市区两级加快引进更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减轻企业成本压力,推动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王艳梅说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