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058
聆听美文262期【特区40年④】丁力 | 我的“深圳故事”
文章
1
王惠平
2020-08-20 12:40

聆听美文262期【特区40年④】丁力 | 我的“深圳故事”

收录于专题:聆听美文325期【诗歌】宝蘭 | 小村庄


我的“深圳故事”

作者  丁力   朗诵  蓝予

1991年11月19日,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登上南下的火车,从安徽省马鞍山市出发,经过南京、上海、杭州、南昌、株洲、韶关,走了一个大大的“之”字,才最终到达广州。但广州并不是我的终点,我从这里再出发,乘中巴中途经历两次“卖猪仔”和一次严格的下车检查,才最终抵达目的地深圳。

一路的艰辛并没有让我气馁,相反,更让我坚信这里一定值得来地方,一如当年我的父辈们千辛万苦从老家安徽省无为县奔赴上海、南京和马鞍山。但我的起点比父辈们高,我不是从老家逃荒出来的,我是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我来深圳是参加《绝热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审稿会的,我是手册的主笔之一,其中的七个章节出自我手。因为我在所有的专家中最年轻,也因为我执笔的任务最多,所以我成了审稿会的“明星”。会议还没结束,就收到协办单位的邀请,鼓动我留在深圳,我正有此意,一拍即合,于是,审稿会结束后就“滞留”下来,一直“留”到今日,先是成了“深圳人”,如今成了“老深圳”。

我的最大毛病是自以为是,在老板面前也常常把“这个你不懂”挂在嘴边,终于,老板忍无可忍:“你去找一个‘懂’的老板吧。”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回去,可我为了迁关系已经回过一次,单位的同龄人把我捧为“神化”广为传颂,我哪里好意思再回去?再说,部属事业单位,我就是厚着脸皮回去,也没有我的位置与编制啊,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留在深圳重新找工作。

好在,我的特长是善写。在设计院,别的工程师画图没问题,但一遇上写初步设计报告或项目总结就头疼,于是这些“粗活”最后都落在我头上,写的多了,偶尔梦笔生花,其中“施工错误损失万元,设计错误损失百万,规划错误损失万万”等“金句”被国家计委领导引用。这个特长让我找工作并不难,但恶习难改,动不动就“这个你不懂”或“这个我比你懂”让太多的老板受不了,于是,又不得不再次被炒再次找工作,最后,当我好不容易痛定思痛改掉自己的老毛病终于找到深圳“老五家”之一的上市集团公司老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职位后,没干几年又赶上集团公司退市。此时我已经是华南投资董事长,来深圳也超过十年,从当年30出头的“年轻工程师”到40多岁的“中年董事长”,可哪个单位招聘董事长呢?尝试自己创业却眼高手低,最后的结果是花钱交学费,最后,走投无路之际,才想到发挥自己的特长,但要以此为生,就不能再写科技报告和论文了,我必须写小说。可能是特别善写的缘故,更可能是“深圳”题材引人注目,居然一炮打响,《人民文学》2003年2期3期连发了我一个中篇一个短篇小说,于是,我自以为是的老毛病又犯了,断然辞去公职,当起了专业“坐家”,坐在家里专门写小说,一口气出版了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近50部,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2018年,我的小说《深圳故事》被列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来深圳参加作品研讨会,称赞我是作家当中的“劳模”,其实,我是背水一战啊,深圳的生活成本高,不当“劳模”无法维持体面的生活啊,只能日日耕耘。

资深媒体人兼著名影评家王樽先生是最早说我是“中国巴尔扎克”的人,我知道此乃朋友之间的相互鼓励,不能当真,最多,就是我拿巴尔扎克当榜样罢了。巴尔扎克一生完成90多部小说,合在一起以“人间喜剧”出版,我再自以为是一次,加把劲,把长篇中篇凑在一起,差不多能在数量上赶上巴尔扎克,合在一起以“深圳故事”出版也有可能。倘若有生之年达不成目标,那就像巴尔扎克一样,等后人出版百集“深圳故事”吧。

(以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


丁力,安徽人,老深圳,中国作协会员,文创一级,吉首大学特聘教授,深圳作协副主席。

朗读者


蓝予,本名王惠平,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聆听美文”栏目的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现已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苏醒》,五本散文集《得闲来叹茶》《人与动物的距离》《转身回眸》《心灵的故乡》《柳黄霜白时的背影》等。一本《蓝予国画作品选》。

监制:夏岩青  录制:杨义  编发:读特APP   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给我们投稿,加微信:251330018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