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5557
学者谈陶瓷文化:高校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做好“发动机”
文章
1
佛山日报
2022-11-26 16:05

学者谈陶瓷文化:高校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做好“发动机”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个城市的文化决定了城市长远的竞争力,也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一扇“窗口”。

今年11月,曾名列明清四大名镇的景德镇、佛山,作为中国陶瓷重要产区,相继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陶瓷盛会,分别展示各自的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同时邀请业界大咖共同探讨新时代城产人文融合发展路径和走向世界的思路。两地在文化引领、产业创新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有着很好的文明互鉴。

佛山日报记者专访景德镇、佛山等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就佛山陶瓷文化赋能、创意兴产等话题深入讨论。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21123160051.png

李松杰。

李松杰,教授,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兼任景德镇市社联兼职副主席、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景德镇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社会文化史。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江西省社科成果奖和景德镇市社科成果奖,专著《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重构和秩序重构(1903-1949)》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

记者:高校、研究所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景德镇陶瓷大学赋予景德镇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李松杰:高校与城市是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的关系,高校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理念、人才源泉和技术支撑。千年瓷都景德镇孕育了我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始终秉持“厂校合一、校城一体”的办学理念,坚守一种文化,捍卫一座城,在汲取千年陶瓷文化养分的同时,滋养着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大学与城市之间独特的“共生”模式。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国陶瓷业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是我国陶瓷高等教育由“师徒传承式”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至今已有112年的办学史、61年的本科教育史,35年的研究生教育史,先后为景德镇乃至我国陶瓷行业培养了7万余名陶瓷专门人才,盛享“陶瓷黄埔”的美誉。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5000余人,与陶瓷相关的毕业生有一半之多,其中1/3选择留在了景德镇这座城市。

微信图片_20221124193550.jpg

景德镇陶瓷大学正门。图/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景德镇陶瓷大学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景德镇陶瓷大学一大批科技成果推动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构建和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推动陶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景德镇陶瓷大学引领景德镇陶艺由传统向现代,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华陶瓷文化交流传播的“推动器”,致力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由“国内交流”向“世界传播”延伸。1958年办学之初,景德镇陶瓷大学就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近60年来,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3000余名留学生,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和国际陶艺家协会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各种陶瓷艺术交流项目。

微信图片_20221124193607.jpg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园。 图/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记者:理论研究如何驱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如何做好陶瓷产业的“产学研”?

李松杰:首先,要以创新性理论研究成果引领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校与城市是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的关系,高校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理念、人才源泉和技术支撑。据了解,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陶瓷产品设计等多个专业,取得一定成效,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将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我认为,佛山高校需紧盯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挖掘其思想内涵,结合新时期审美风格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瞄准陶瓷科技最新成就,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在陶瓷生产的“一线”得到转化;

二是搭建政府、企业、学校深度协同的产学研用模式,深度有效推进陶瓷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政府需要从体制和机制等层面,解决学校和企业科研人才流动的壁垒,为理论和实践人才的双向流动提供政策支撑;

三是企业和高校通过共同设立科研工作站、科研课题等形式,创立“企业和高校双挂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联合研发、联合培养等形式,解决陶瓷科研人才和企业技术人才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除了建陶产业要创新发展外,陶艺文化产业也要齐头并进。高校力量不仅可以催生科技成果,也能推动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构建和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推动陶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同时,引领传统陶艺由传统向现代,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123160220.jpg

景德镇陶瓷大学图书馆前的这组雕塑,表现了该校老一辈校长张浩、汪璠、赵渊,从中国陶业学堂,到江西省立高等专科学校,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再到景德镇陶瓷大学110余年的陶瓷教育史的传承。 图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提供

建议广佛高校也实施“厂校合一、校城一体”的办学模式,在汲取千年陶瓷文化养分的同时,滋养着佛山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创造大学与城市之间独特的“共生”模式,成为坚守城市特色文化的捍卫者。

记者:您对石湾陶塑理论发展有何建议?

李松杰:石湾陶塑艺术发展历史悠久,被誉为“南国陶都”。石湾公仔是深受当地人民喜欢的陶瓷艺术品,也是连接岭南人民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在现有陶瓷艺术成就基础上,深度挖掘石湾陶塑艺术内涵,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助力大湾区文化融合,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文化温度。

微信图片_20221115192831.jpg

2022年11月7日,2022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高峰论坛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 图/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加强石湾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重视陶瓷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陶瓷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其一,要重视陶瓷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石湾陶塑艺术特色鲜明、装饰性强,但近年来陶艺创作人才不足,尤其是青年陶瓷创作人员匮乏已经影响到陶塑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此外,石湾厚重的陶塑艺术史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也需要理论研究人才进行梳理并进行系列化的学术研究,以提升其艺术影响力;

其二,创新石湾陶塑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需求、人民喜欢的陶塑作品。厚重的陶塑历史需要传承,也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这需要吸收借鉴其他艺术品的优点,并结合自身艺术特色进行再创作;

其三,加强陶瓷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活力。针对创新意识薄弱、维权成本高的情况,管理部门应和陶塑民间组织一起,制定行业准则,呵护艺术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原标题《古镇说瓷话陶① | 高校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做好“发动机”》)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陈晨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