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0557
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深圳作家林棹《潮汐图》摘首奖
文章
1
澎湃新闻
2022-11-09 21:50

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深圳作家林棹《潮汐图》摘首奖

11月9日下午,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作家林棹以其小说《潮汐图》摘得首奖,获奖词是:文字清奇,以巨蛙反射历史转型时刻的奇特景观,调度各种文类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粤语方言色彩尤为一大特色。

今届文学奖的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作者分别为郭爽、藿香结、林棹、魏思孝、周于旸。继第一届的“不悔少作”、第二届的“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第三届的“成为同时代人”之后,第四届的“愿你道路悠长”后,第五届文学奖的主题为“从此刻出发”。

入围作品

“小说家们都是思想观察家”

出版人刘瑞琳在颁奖典礼中称:“小说在用不可思议的力量改变人心。小说不仅是记录历史的一部分,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的空间反而更大,小说家们都是思想观察家,也希望更多的小说家释放思想的力量。本届文学奖的主题为‘从此刻出发’,意在清醒而不消沉,我们要一直出发,做正确的事情。”

在入围作家的对话环节,作家郭爽谈道,在自己的小说中,空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此也一直在处理这个问题,将来的小说中希望更尽兴一些,玩得更大胆一些。学者许子东评价郭爽的故事有一种文青的忧郁,对当下的许多问题,诸如婚姻等作出反思;作家藿香结谈及,自己理想的文本是那种可以一直写下去、一直能够修订的作品,现在自己的主要的创作方向也是一种非线性的文本形态;对于最年轻的周于旸,许子东认为他是一位“充满了奇思怪想的小男孩”;魏思孝分享,自己一直在文本中做减法,一部小说不一定要多沉重和完美,可以将种种惨烈的失败袒露,许子东评价魏思孝的故事“很苦很现实”。

评委团关注作品对现实的准确把握

第五届评委团成员为梁永安、林白、刘铮、罗翔、王德威,评委团介绍,他们关注作品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关注思想层面的深度与人文底蕴,以及作品展现出的格局与野心、勇气与潜力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颖性与想象力。

在评委分享环节,林白评价:林棹的《潮汐图》有种很先锐的气息,语言的铿锵和节奏感也是很好的;藿香结的文体实验进入了比较高的阶段;魏思孝的小说很让人吃惊,他对于时间的设置和结构方式都是非常新奇的,容量很大,却没有用很大的篇幅;郭爽处理当代的复杂关系很有经验。

罗翔认为他最欣赏的是魏思孝的《王能好》,他认为这部小说中有放大的闰土、放大的阿Q,正如书的名字所显示的,王能好想做一个能人,但最终碌碌无为,这是藏在我们身边的非常熟悉的、又非常普通的人。

刘铮谈道,对于女性写作者们的故事印象深刻,刘铮说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一种新鲜的感受力。

梁永安表示,《月球》中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郭爽的故事中显示出一种女性的生命力。

王德威特别推荐周于旸的作品,他认为周于旸用各种笔法实践各种类型的写作,展现了对于当代城乡关系的改变,也有特殊的色彩。

《潮汐图》关键的灵感降临于2018年底

林棹于1984年生于广东深圳,她的首部长篇小说《流溪》为豆瓣读书年度中国文学、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作品,《潮汐图》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潮汕地区原本就有着天然的诡谲与神秘,林棹《潮汐图》则走的更远,主人公甚至都置换成一只雌性巨蛙,她出现于珠江水上人家,被苏格兰博物学者H的诱捕后几次命运跌宕,奇异的笼禽困兽、寰宇新知并四海众生相,悲喜相侵地进入蛙的生命。鸦片战争前夕,H破产自杀,好景花园如大梦般消失,而蛙也将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林棹《潮汐图》关键的灵感降临于2018年底:一是1824年的粤英词典《通商字汇》,那些古老的儿时依稀听过的如今却消失不见的方言在作者心中荡起涟漪;二是一系列“中国贸易画”收藏,它们将林棹的目光引向了19世纪的中外画家。而《粤海关志》《广东十三行考》《广州番鬼录、旧中国杂记》《疍民的研究》等文字资料也为作者拼凑起关于广州的想象。这个根植于岭南风土的魔幻故事,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

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颖性与想象力

在最终入围的作家作品中,郭爽的短篇小说集《月球》有六篇短篇小说,这些故事中,有调查西南小城少女溺亡案的记者、带父亲去俄罗斯旅行的美术老师、天真的哲学家般的重病少年、要重塑记忆的年轻母亲与她儿时的伙伴、在娱乐业与国境线穿梭的新一代、练习梦境控制术的神经外科医生……郭爽以小说时间胶囊般储存了当下鲜活、微妙的气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痛苦夹杂幸福、私密隐于公共,正是这个高速流动、价值失焦的年代里的芸芸众生。

这不是郭爽第一次被文学奖项“选中”,郭爽写作不到三年时,就凭借《拱猪》拿到了“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8年,郭爽出了第一本小说集《正午时踏进光焰》,2019年出版了文集《我愿意学习发抖》,《月球》是郭爽的第二本小说集,于2021年10月出版。

作家藿香结的作品很难归类,他曾著有长篇小说《地方性知识》、《灵的编年史》,另有《黑暗传》、《灯龛》、《明清篆刻边款铁笔单刀正书千字文》等各种类型的著作,并主持编撰多种丛刊。

《铜座全集》中的“铜座”,是南中国的一个村庄,作者以方志体例为该村庄做厚描述,长达一千多页的小说,涉及铜座的语言,宗教,传说,巫术,秘密手稿,田野调查,使铜座成为文本实验的莽林。作为铜座的“全集”,藿香结试图以实证精神、以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勘探这个边缘之地的全部内容。作者利用了语言学、历史学、人种学、地理学等的学科知识,完成了一次颇具实验性的“微观地域性写作”,《铜座全集》也是与传统的以人物情节为主的“小说”全然不同的小说文本。

魏思孝是很年轻的写作者,他于1986年生于山东淄博。魏思孝的写作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为例的聚焦青年焦虑生存状态的那些小说;一类是从《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开始的乡村题材的小说,《王能好》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王能好》以一个农民的出走、回归和意外死亡为线索,编织了一幅当代乡村生活的浮世绘,写了王能好在老家的七天生活,小说正文共分七章,讲述的是王能好在两次外出间隙待在老家的七天。在魏思孝笔下,这七天并非王能好生命中最后的七天,却是他余生中最后的骚动,最后的活力,以及对美好世界最后的向往。魏思孝构建着他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即普遍的乡村人物面对命运播弄之后的无能为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与生活建立联系,都遭受了生活的捉弄和嫌弃,这些人物的困境不仅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困乏。

周于旸是所有入围的作者中年龄最小的,他1996年生于江苏苏州。周于旸的作品中,魔幻现实形影交织,《马孔多在下雨》中的十个短篇,是十次文字探险,故事中有许多奇异景观:宇宙飞船掉落在春雨洗涤过后的明亮夜晚;沉在水底的村民目睹棺木连同枯枝败叶从头顶划过;父子二人去北冰洋不冻港,寻找一条世界上最孤独的鲨鱼;马尔克斯死后,富商修建了一座“马孔多”迷宫公园……

《马孔多在下雨》是周于旸的第一本书,写作同名短篇《马孔多在下雨》时,周于旸还在上大二,脑袋中反复念叨《百年孤独》里的这句话,于是借过来当小说题目,关于自己的写作,周于旸自述:“当时《百年孤独》对我的影响很大,总觉得马尔克斯写作时,被枪顶着脑袋,要他以最快的速度讲故事,中间不能停顿。小说里的人生生死死,情节和现实逻辑相悖。读完后有个想法,假使全靠想象力来写作,不知道能写到什么程度。书里有不少篇目,是在这个疑问下写完的,完成后算是个转折,不是说写作上有什么突破,是感觉不必再等待阅历的积累,想象力可以当作可靠的感官。”

(原标题《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林棹《潮汐图》摘首奖》)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平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