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21
深圳,咖啡之城
文章
1
2022-10-26 10:15

深圳,咖啡之城

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深圳注册的咖啡相关企业已排名全国第一,达到了9651家。随着越来越多特色咖啡店的兴起,文化在这里交融,思想得到碰撞,生活回归生活。

在中国说起“咖啡之城”,你会想起哪座城市?很多人的答案是上海。这当然是正确答案之一。从最初的止咳药水“磕肥”(coffee译名),到如今五花八门的各式特调,作为内地最早传入咖啡的城市,上海已经有着近180年的咖啡文化历史,其中还不乏鲁迅、郁达夫等名人的咖啡轶事。

但是,还有一个城市,也配得上“咖啡之城”的称号,这就是——深圳。近期公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中列出的中国咖啡相关企业城市排行榜显示,在深圳注册的咖啡相关企业,已排名全国第一,达到了9651家。

和上海相比,深圳的咖啡文化相对还很年轻,但已经有可以昂首的资本——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深圳,秉持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内卷”精神,已经跃升至全国咖啡之城前列。

近年来,众多咖啡品牌加速聚集深圳,多样化的咖啡产品与多元场景的门店体验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促进了深圳咖啡市场的迅猛发展,呈现出国际咖啡连锁品牌、高性价比超值咖啡、品质调性咖啡及独立精品咖啡的“多点开花”之势。

谈笑时,同事都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咖啡是用来享受的,深圳的咖啡是为加班提神服务的。但是,“提神”不正是咖啡最基本的功效吗?

采访时,负责筹办福田咖啡生活节的福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副局长韩青苗说,深圳的咖啡是在告诉人们——我们除了搞钱,也可以有生活气息。

咖啡+创意

28岁的李心滢喜欢咖啡,从最早同事带入坑,到把咖啡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花了七八年时间。因为在深圳从事证券行业的关系,她时常出差去上海,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在“梧桐区”——准确地来说是武康路一带,压压马路,找找独立咖啡店。

这里密集地排布着文艺与时尚气息的咖啡店、餐厅、书店……午后阳光从梧桐叶的间隙洒落,在墙面和马路上留下斑驳的树影。漫步其中,总有一种走入电影布景的感觉。“很喜欢那里的感觉,而且咖啡品质都挺好的,没有踩过‘雷’”。

有一次她还在上海街头偶遇了李诞。穿着休闲慵懒的他,像是住在附近刚下楼,和其他人一起坐着小板凳,排队等候一家弄堂里的小独立咖啡店的咖啡。李心滢回想起来,虽然见着了名人,周边没有人觉得大惊小怪,上海的调性,让这一切显得稀松平常。

对李心滢来说,最好的咖啡店,是最近的咖啡店。至于是美式或者奶咖,她并不是很在意,有时也会循着老板的推荐尝尝新品。“我比较喜欢偏酸的口感。”口味迥异的我们,稍微探讨了下咖啡店老板都会用哪些词汇来“掩盖”偏酸口感:花香、果香、明亮、蜜味……偏苦口感:醇厚、坚果、巧克力……

喜欢咖啡的人不在少数,文人尤甚。深圳新媒体大厦启用后,众多媒体人从新闻路搬到了商报路。不久,景田原本安静的翠叶道,很快形成了多家咖啡店集聚的“咖啡街”,受到媒体人的青睐。

报社里的咖啡同好有一个小群,群名源于咖啡店里充值的玩笑话。分享一下私心收藏,讨论一下口感爱好,甚至组团探店,这是一种属于咖啡爱好者的乐趣。听起来简单,但既需要用时间去探索,用心去感受,也需要金钱的支持,和对自我品位的明晰。这种慵懒的“内卷”,在爱好茶饮的人群中,似乎也在以类似的方式延续着。

当然,深圳这座城市的年纪并不大,咖啡文化的兴起更是近年才有的事,但这并没有阻碍咖啡以及相关产业在这座一心搞钱的城市生根发芽。

油柑、橄榄、荔枝、龙眼、陈皮、水牛奶……地处南岭的深圳,在全民创意的加持和自身移民城市特性的融合下,创造出了许多特调咖啡,甚至有商家继“美式”之后,创造出了融合凉茶的“广式”、加入生姜枸杞等养生食材的“中式”、加入雪燕等甜品类咖啡,以及令人咋舌的藿香正气液咖啡。

除了口味,装修、杯型、冰块这些细节,每一家咖啡店几乎都希望通过差异化,来让人记住。当然,除了创意,还有一个重要的第三空间(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生活空间,即第一空间“居住空间”,第二空间“工作空间”,第三空间“购物休闲场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三个空间同时去考虑。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往往表现为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逗留时间减少,第三生活空间的活动时间增加——记者注)属性:一座城市,需要通过咖啡店形成人与人精神上的连接、交集,迸发创意。

咖啡+交集

2013年,42岁的飞鸟无意间遇到一家正在转让的店铺。她想了一夜,第二天就签下店铺,辞掉了20年的工程师工作,从此走上了咖啡路。在她看来,咖啡店是更为包容的存在,它可以和许多元素结合,碰撞出不同的氛围。

经朋友介绍,她到上海学习手冲咖啡。在那里,飞鸟第一次接触到咖啡豆的“花香、果酸”特质,她用“诧异”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当时觉得这东西太有意思了,那几天的课程就相当于是我的咖啡启蒙。”手冲咖啡需要讲究豆子产区、处理工艺、温度、水质甚至是咖啡师的性格,这使它更加迷人:你不知道下一口是惊喜还是惊吓。

9年来,故事已经渗透进店铺每一处的细节里:店里书架上的书是飞鸟精心挑选过的——曾有在附近公司上班的女孩,每天中午来店里呆两个小时喝咖啡看书,到她年终总结的时候,那份阅读清单已经长得让人惊叹;甜点柜上立着几张手绘卡片,那是顾客们留下的礼物——有插画师顾客常坐在窗前,面朝门口的绿植,一呆就是一整天;店里的咖啡师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的爱人,如今结婚生子,育有一对双胞胎,也拥有了自己的咖啡店……许多店铺历史相关的照片,在店里的电脑屏幕上循环放映:当初的毛坯房、咖啡比赛、自建花园、店猫的成长……

对于四月咖啡馆的顾客们来说,这里不仅是饮品供应的地点,更是一个可以休息、交流、产生联结的空间。每年的四月是店庆月,店里会举办顾客手冲咖啡比赛。到了年底,还会有交换礼物聚会。飞鸟记起一个让她触动的故事:2020年的聚会上,来参加交换礼物的顾客特别开心,一个男孩走上前给她看了一张照片——一个男孩在热闹人潮的后面,低头抱紧了自己。“如果今天我没来四月,我就会是这个人。”

这句话让飞鸟意识到,深圳的很多年轻人其实非常孤独。“在这个快节奏的地方,需要一个节奏很慢的咖啡馆吗?它不临街、不在商圈、不在写字楼、不好经营,但那次的事情让我感觉到,这座城市是需要这样的场所存在的,我的咖啡馆有它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吸引着南山区乃至整个深圳的忠实顾客,也曾被许多咖啡从业者提起过。

在深圳,咖啡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指标、文化符号,它更成为人与人、情感与情感、文化与文化的链接和产业枢纽,集聚着城市的温暖与包容。

汕尾人张瀚,从高中开始研究咖啡。大学毕业后,他离开电力专业,到深圳的咖啡店做学徒。对他来说,能和坐在吧台的客人一起探讨咖啡,是有趣而幸福的事。如今,他在南头古城的别处咖啡商店做咖啡师,周日晚上八点,坐在门前的坐垫上,面对热闹的人流,他却有些迷茫:“现在我有些厌倦做咖啡了,没有交流感,感觉只是在做服务。”行色匆匆,目的明确的深圳人,时常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

别处咖啡商店的主理人张东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咖啡并不意味着个人品位或生活方式,它是一种个人对口味的喜好。同时,咖啡馆的氛围给个体带来的体验感也非常重要——当个体在寻找令自己舒适的生活节奏时,咖啡馆会提供积极的作用,这当然还需要培育时间。“目前深圳还未形成精品咖啡文化的规模,还处于小众领域。不过好在有咖啡文化的底蕴积累,目前深圳也算处于精品咖啡的上升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品咖啡,相信共识也会越来越多。”

由于人们对咖啡的普遍认知还停留在“影响睡眠”,咖啡馆的夜间生意并不好。不少咖啡馆加入了早C(咖啡因)晚A(酒精)阵营,延长了运营模式,伴随着“地摊经济”,深圳还出现了不少流动咖啡摊。

在海岸城的漂流公园集市中,“在逃饮吧”车摊咖啡店的常客小梁也曾有过类似的疑问:晚上喝了咖啡睡不着,为什么还要在晚上出来摆摊?摊主王子作为咖啡爱好者,当然明白顾客的“痛”。她推出的一系列饮品,全部使用低因咖啡:只要把握好对咖啡豆的挑选和处理,咖啡也可以成为一种没有“后顾之忧”的日常饮品。

在她摆摊的7个月里,曾听到不少陌生人的故事。对人际联结和交流空间的渴望,再一次被强调了:重要的是在流动咖啡摊,人们可以产生交集,迷人的烟火气,也是在这些地方生发。“对深圳人来说,在晚上有这样一个可以坐下来的地方,是很特别也很难得的。”

咖啡+生活

咖啡走进大众生活,从近年火爆的福田咖啡生活节可见一斑。

和韩青苗相约的采访,选在了福田保税区深港国际科技园内,专为科学家开设的黄大年茶思屋。一见面,她就送给我一本精美的《福田咖啡攻略》,这是福田区商务局在连续成功举办福田咖啡生活节的基础上,筛选并编制的双语咖啡宣传册。开篇第一页,“1300多家咖啡店,每万人咖啡店约8家,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寥寥几句,就让福田成为了深圳咖啡当之无愧的中心。

首届福田咖啡生活节的大受欢迎,让韩青苗感受到深圳咖啡爱好者们的热情,也定了坚持下去的决心。在此之前,她和团队接到咖啡节任务时,为了学习和做方案,特意出差上海,暴走了3天,把有名的网红路、咖啡街都走了个遍。尽管一路风风火火,但上海人慢条斯理的咖啡节奏,男女老少对咖啡的热爱,深深打动了她。

当看到武康路上游客服务中心二楼,一整个咖啡文化区和咖啡相关的书籍、图画,甚至用咖啡作画,震撼之余,她对咖啡节也有了新的体会:“上海是一个会生活的城市,说回深圳,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气息?”

回来后,她和团队给活动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咖啡生活节”,“当时还没有特别多的意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有人感觉到福田把咖啡的IP突出了。当时我还有个在市里工作的朋友说,感谢我们,‘为我等咖星人谋福利’了。”

今年“五一”假期启幕的福田咖啡生活节,不仅在福田多个商圈开展咖啡品鉴、咖啡教学等特色活动,还通过银联云闪付APP联动福田区百余家咖啡门店,发放近2万张共20万元咖啡专用消费券,促进市民消费。咖啡生活节一下击中了年轻人的心,让这一本来只是用来“热闹热闹”的命题作文,呈现出与产业和深圳发展的高度契合。

▲咖啡节的火爆反映深圳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提到深圳,人们想到的就是科技创新、电子产品、搞钱,很少有生活。相比北京、上海、成都,这是一个很大短板。” 一个咖啡节,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共鸣,这也是编制咖啡攻略的初衷,希望留下一些生活,“一开始先向别人学习,然后慢慢积累”。

如今除了《福田咖啡攻略》,福田区还制作了《福田咖啡地图》。深圳各区DNA也动了起来,一大批咖啡街区已然在孵化路上。当然,跟靠社会力量起家的历史悠久城市不同,在政府顶层决策上补短板,是引导市场缩短差距的有效办法。韩青苗说:“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每周可以花半个小时,坐下来看看自己生活的城市,其实很美好,我觉得能达到这个效果就很OK了。”先定一个小目标,为大目标铺路。

咖啡+文化

目前仅在福田,就已经有多家咖啡店名声在外。位于福田园岭街道八卦岭片区的集福咖啡,凭借着颇具特色、朗朗上口的名字和精品咖啡创意,把小小的店面打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咖啡新星;同样位于八卦岭的好运到咖啡士多,老板一口气连开三家店:咖啡、胶片机与简餐,店内两层空间配合着180度落地窗和dirty系列咖啡,成功闯出名声;园岭片区老旧风格的建筑,十分适合咖啡环境,也孕育出众多精品咖啡店,形成咖啡街区聚落。

差异化,还体现在主题上。服务面向科学家的黄大年茶思屋,主打老旧唱片和音乐文化的派雅士唱片咖啡,销售纸相关周边产品的纸悦咖啡,拥抱露营文化的T3 Cafe天台咖啡店……

品牌连锁方面,据近期公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去年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在深圳本土,Something For、十日谈、本来不该有、莫思、山池等咖啡店品牌,也已经从独立门店迈向多店连锁经营,并开始了走出去的商业计划。当然,相比起已经打响了的上海企业Seesaw、Manner、M stand,深圳的咖啡品牌或许需要更多时间和契机。

从开在福田中心区,针对商务办公消费群体的第一家店起步,到如今在深圳多个区域拥有20家门店,5年的时间,成为深圳连锁精品咖啡知名品牌,并走出深圳启动全国布局……这是创立于2017年的深圳本土咖啡品牌Something For的发展轨迹。创始人李文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拥有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不管多么小众的产品也能找到受众”。

除了咖啡店和咖啡品牌,to B的咖啡产业链的发展,也已经有了眉目:目前深圳最大的咖啡原材料供应商,是名不经传的中农网,它在近年从大宗砂糖等农产品转战咖啡,并迅速做到了深圳第一,实现盈利。另外,深圳不可忽视的全国最多咖啡相关企业,除了体现“搞钱”特性,说不定,哪天就能跑出个“咖啡经济”。

“其实公园商业这个概念是可行的,实际上我们福田区的企业百胜(肯德基母公司——记者注)已经在一些市政公园推出了K咖啡餐车。” 韩青苗希望,市民不要一味排斥商业,其实在好的规划前提下,有偿商业也能为市民提供好的生活品质。

“我们希望把咖啡做成越来越丰富的业态,从产业端来说,也希望让咖啡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她期望,随着越来越多特色咖啡店的兴旺,利用第三空间的连接属性,能让文化交融,让思想碰撞,让生活回归生活。

来源 晶报

编辑 谢欣如

审核 玄伟东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