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7103
天山南北好“丰”景丨万亩海水稻把盐碱滩变金滩
文章
1
新疆日报 石榴云
2022-10-17 09:17

天山南北好“丰”景丨万亩海水稻把盐碱滩变金滩

稻浪起伏,稻香阵阵。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成片的稻田里满是金黄稻穗,目光所及皆是“丰”景。

割茬、脱粒、运输……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海水稻被卷入收割机,脱粒处理后的稻谷全部收拢在收割机的“肚子”里。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的稻田(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王振强 摄

“因海水稻具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盐碱地在种植海水稻4年以后,盐分会降到3‰左右,成为高产田。”10月16日,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斌说,“今年海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

地处克孜勒河与台勒维曲河之间的帕哈太克里乡,是喀什地区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受制于盐碱地和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当地的水稻亩产一直不高。

2018年6月,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签署了共建“喀什盐碱稻生态中心与喀什盐碱稻生态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启动国家生态粮仓喀什中心项目。在一批又一批深圳援疆干部人才的辛勤努力下,海水稻在帕哈太克里乡“落户安家”。

“我们引进了14个海水稻新品种在帕哈太克里乡的盐碱地上进行试种,筛选出了4个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李文斌说,“海水稻的种植面积也由当年200亩试验田扩大到了今年的1.3万亩。”

10月16日,收割机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的海水稻田里收割水稻。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摄

帕哈太克里乡以海水稻种植为突破口,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万亩海水稻基地,使更多农户参与到海水稻产业发展中来,为农户增收拓宽渠道,增加了就业途径。

“我们家12亩地流转给公司,每年除了9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外,我还在公司务工,家里养60只稻田鸭,一年收入少说也有5万多元。”肖尔巴格村54岁的村民木合塔尔·铁力瓦力迪说,“我装修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

整地、打浆、上水、施肥、插秧、植保、收割……这里的海水稻生产,已实现海水稻从种植前、种植中到收获全流程机械化和数字化。

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在帕哈太克里乡建设了海水稻品种繁育基地和海水稻精深加工厂,打造从种子到稻米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广实施稻田鸭等立体种养,实现立体化、科学化种植养殖。

“通过这种立体化种植养殖,村民的收入再次提升。”肖尔巴格村党支部书记桑陆军说,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海水稻收割后,肖尔巴格村村民围坐在一起查看脱粒处理后的水稻秸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摄

如今,帕哈太克里乡通过种植海水稻,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以现代农业元素和“海水稻+”产业生态圈,拓展稻田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充分发扬水稻种植文化,探索帕哈太克里乡万亩海水稻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新模式,形成以旅游、购物、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通过万亩海水稻基地,将我们废弃的盐碱地和盐碱水利用起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帕哈太克里乡党委书记李笃民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在帕哈太克里乡正逐渐变成现实。

【读特新闻+】

“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外观上与正常水稻并没有区别,但其本身有吸盐、改良土壤的特点,能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还可增加牲畜饲料来源,其蛋白质等成分比普通水稻要高,营养也更为丰富,且病虫害少,无需喷洒农药,是天然的有机食品。

(原标题《天山南北好“丰”景丨万亩海水稻把盐碱滩变金滩》)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