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1089
译者、出版人共谈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无国界共情力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2-10-08 08:13

译者、出版人共谈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无国界共情力

北京时间10月6日晚,瑞典学院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82岁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据统计,法国是拥有诺贝尔奖获奖作家最多的国家(16位),但距离上一次法国作家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该奖项过去已有8年,此外,安妮·埃尔诺也是法国第一位获得诺奖的女作家。

安妮·埃尔诺

1940年,埃尔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利勒博纳,成长于一个工薪家庭,在诺曼底的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成年后的埃尔诺开始在中学任教,后来在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后继续写作。1974年,埃尔诺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空柜子》问世,至今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

译者郭玉梅:中国读者能在埃尔诺笔下找到共鸣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埃尔诺是一个并不那么熟悉的名字。但在法国,埃尔诺却是最受关注的女作家之一。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了她的《悠悠岁月》中译本,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埃尔诺以个人回忆唤醒人们的共有经历,从而反映出时代的演变,引起读者内心的强烈共鸣。

《悠悠岁月》 [法]安妮·埃尔诺 著 吴岳添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6月版 本书为埃尔诺代表作,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靠前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本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

“共鸣感”,也是翻译了埃尔诺多部著作的译者——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授郭玉梅的深刻感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郭玉梅说:“我通常在翻译作品前会先读原著,再边读边翻译,但埃尔诺的作品我却常常读着读着就忘记了翻译,我和她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郭玉梅称,这种共感源于埃尔诺写作中的平民视角,以及建立于一定社会学、心理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细腻笔触。埃尔诺的小说常以二战后法国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为背景,在此境况下,人们为生计而奔波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通过她的文字中丰富的细节平实地描述出来,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衍生出的那些共通的悲欢离合,也得以通过翻译,在不同国别的读者心中得到情感的呼应。

郭玉梅介绍,埃尔诺的小说中从不会用形容词来描绘事情的复杂,只会通过极其敏感的笔触呈现出类似的境况,“一个望子成龙的普通家庭,努力让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并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知识分子,这个成功了的孩子反观自己(毫无变化的)原生家庭时的心理变化。”郭玉梅相信,这种埃尔诺小说中传递出的这种处境,也很容易在中国读者中引发联想与共鸣。“对生活的这种体验之细腻和审视之深刻,显然来源于埃尔诺对自己身世和经历的体验。作家显然熟悉平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且懂得如何从人们的生存环境出发去解读个人心理活动,并揭示其社会动因。”郭玉梅如是说。

法国文坛对埃尔诺也有争议,其一便是对于她写作的文学性的质疑。对此,郭玉梅在《追求“再现真实”与“内心流亡”的安妮·埃尔诺》一文中曾写道,埃尔诺自己曾明确表示:“我这里写的既不是传记当然也不是小说,可能是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什么东西吧。”“我明白写小说是不可能的事,我只是要叙述一个为生存而奋斗一生的人,我没有权力将我写的作品成为艺术,更不能追求作品如何如何令人激动。我只是要把他说过的话,他做过的事,他的爱好以及他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事客观地记录下来。”郭玉梅认为,细微的、毫不掩饰的、基于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的极强洞察力,成就埃尔诺自成一派的写作风格,且人如其文“简洁、干练”。

作为一名读者,郭玉梅称埃尔诺的《一个女人的故事》是让自己唯二流泪的故事,另一篇是《红楼梦》中的“黛玉之死”。两位女性在文学的世界里达到了情感的交融。“我常跟我的学生讲,翻译文学作品,只有在你喜欢,能跟作品产生共鸣时,才能翻译得更好。这就像演员之于角色,只有融入角色才能演好角色。”除了埃尔诺,郭玉梅也是另一位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中文译者,在她看来,法国作家在诺奖历史上能够表现出色,就是因为法国作家“非常爱想”,就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视角和自成一派的创作手法,法国作家才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上的“常客”。

安妮·埃尔诺三种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 《一个女人的故事(全新修订版)》 郭玉梅 译

出版人赵伟:埃尔诺作品让社科议题呈现得更加具象

每一年诺奖文学奖的公布,便会引发新一轮的阅读热潮。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了埃尔诺的《悠悠岁月》中译本,该书还荣膺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的“21世纪最佳外国小说奖”。记者了解到,在埃尔诺获奖消息公布之前,上海人民出版社便已经公布了埃尔诺三本自传体小说《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中译本的出版计划。其中,《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分别在法国创造了50万和45万册的惊人销量。

《一个男人的位置(全新修订版)》 郭玉梅 译

记者采访到这三本书的责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中心主任赵伟。早在法国留学期间,赵伟便读过埃尔诺的作品,《一个男人的位置》尤其令他印象深刻。同样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赵伟也提到了埃尔诺作品的“共鸣感”对自己的冲击。赵伟多年从事社科类图书出版工作,他谦称一己之言无法概述埃尔诺在文学领域的种种,只是出于个人阅读经验从埃尔诺平实简洁的文字中看到“很有意思、很有魔力”的一面,那种“说不清楚”的文字魅力源自“一种看不见的真实,和对于生活的敏锐度。”

赵伟坦言,自己向上海人民出版社提议出版埃尔诺的三部作品,也出于出版人对于把握阅读市场的预见。“埃尔诺如今还一直在创作,她的作品影响力在法国不消说,在国际上也十分可观,并且连续获得了多个重磅文学奖项,然而在国内却还没有引起太大影响。”赵伟对埃尔诺作品在中国出版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埃尔诺作品主题大多建立在女主人公的私人生活上,即涉及“她”的家庭、父母、爱情等“私人叙事”,女性视角的心理描写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赵伟称自己最感佩埃尔诺写作中的勇气与大胆,讲述埃尔诺青年时代的《一个女孩的记忆》中,她将一些痛苦细节毫无保留,展现了当时法国男性对女性的漠视,法国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乃至女性之间一些幽微内心世界。此书是三部作品中唯一新译的,另外两部《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虽用的是此前出过的译本,赵伟还是邀请原译者郭玉梅做了仔细修订,力争符合法文原著的原汁原味。

《一个女孩的记忆》 陈淑婷 译

去年,由埃尔诺的自传作品改编的影片《正发生》,获颁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片中对于社会议题的直白呈现,在法国社会引发了很大争议,同时也收获了人们的思考。对此,赵伟认为争议的产生恰恰证明了埃尔诺强烈的个人风格,他透露身边有很多社科书编辑对埃尔诺的作品都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审视的恰恰同是社会万象。“如果有读者看过社会学、人类学的作品,再回过头看埃尔诺的文学作品,会从中感受到这些社科议题的一种文学的呈现,让这些问题更加具象。”

赵伟告诉记者,在三部中文新著的出版过程中,上海人民出版社通过外方出版社与埃尔诺本人取得联系,她将自己、父亲与母亲的三张照片免费授权给出版社用于封面。“埃尔诺的小说常以旧照片为引子,作为故事叙述的开端。图像在她的文本中有非常特别的地位。”赵伟还透露,这三本新书将马上下厂付印,相信很快就会与中国读者见面。

(原标题《译者、出版人共谈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安妮·埃尔诺的无国界共情力》)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桂桐 高原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