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977
佛山高明霄陵古窦:昔日舟楫如织,水天一色如画卷
文章
1
佛山日报
2022-10-05 09:36

佛山高明霄陵古窦:昔日舟楫如织,水天一色如画卷

在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安河西面,有一座涵闸依着霄陵围而建,历经600余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在陆路交通发达的今天,这个位于高明荷城西面的霄陵窦显得有些偏僻。但在依靠水路运输的年代,它曾有过繁华和辉煌。

霄陵围位于霄陵村西,东起霄陵堤,西至荷村坑基,南起塘肚村,北至凌云山南端。图中在高速公路底下穿过的就是霄陵围。

那一派景象仿佛海市蜃楼般再次浮现,“那时候河涌很大,还可以望见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在前往西安片区趁圩的水路上,船艇如织。”霄陵村经济合作社监事长区永章在讲述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都站在昔日村口的窦边上。这位40来岁的中年人,生于斯,长于斯,他对这里的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如数家珍。

绵延九百余丈 旱能灌涝能排

沿着霄陵村民法典广场的石阶逐级而下,目光所及,一口荷塘枯水浊黄,泥沙淤积,周边浓郁绿色蔓延至霄陵窦口。区永章拨开侧方杂草,捡起一根木棍做测量姿势。窦口宽约1.2米,深约1.6米,由几十块红砂岩石围成,静偎在水面。

“以前水很深,我们小时候还常常钻进窦口里捉鱼,”区永章把面前的荷塘称为“深湖”。如今“深湖”不深,一头连着窦口,呈“八”字状开外,另一头连着暗涌。从此处向东流入西安河,直线距离约1.3公里。

找寻历史档案,可以在相关记载中了解建窦缘由。“霄陵窦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初建时简陋低小。”这是霄陵窦的最初面貌,清光绪二十年高明县志对此有所描述,“霄陵堤治东三十里,元至正间范州古壩二都乡民创,筑高一丈,周围九百余丈。大窦一穴,捍田八十余顷。明嘉靖间基崩,知县陈坡督修……”

霄陵窦的窦口宽约1.2米,深约1.6米,由几十块红砂岩石围成。

霄陵围一衣带水,缠绕着霄陵窦绵延九百余丈。

霄陵围位于霄陵村西,东起霄陵堤,西至荷村坑基,南起塘肚村,北至凌云山南端,围田面积8100亩,是古时高明、高要两县十三个水利围之一,筑起了霄陵村及周边地区的安全护栏。

“有堤未必有窦,但有窦必在堤围。”区永章说,霄陵围总长900余丈(约2.6公里),水出西江,霄陵窦是霄陵围为防洪排涝而设,“一旦西安大堤崩溃,就威胁到此。”

《高明水利志》写到:霄陵窦闸孔规格为1孔,砌石结构,有内外木质闸门,联围后成为内旱窦,引内塱水灌田。

时至今日,霄陵窦仍然影响着周边田地,起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效能。开启闸门,宣泄洪水、涝水,也可对下游河涌或河道供水。关闭闸门,拦洪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水产、生活用水等需要。

此后几百年里,霄陵窦几经修缮,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现状。

乡绅组织重修 周边村落捐资

在霄陵村民法典广场的台阶上,有村民将石子扔入荷塘,水面上泛起圈圈涟漪。涟漪外,霄陵窦两处闸门早已随着岁月流逝,不为人知般湮没。沿荷塘“八”字状蜿蜒分布的那二三百块长石板,也于民国时期拆除,如今安静坐躺在霄陵村里的祠堂里、古巷上。

在霄陵窦的修缮史上,村里一直流传着“四担鸡骨”的故事。区永章给记者勾勒出传闻中热火朝天的场面:清光绪四年(1878年),霄陵窦口破烂不堪,周边淤泥广积,乡绅区拔钱组织社会力量重修霄陵窦,周边村落捐资,霄陵村民运石堆土。工程历时一个多月,工人们食鸡吃出的鸡骨头,足有四担之多。

窦口内外,河水悠悠,当年的重修也奠定了霄陵窦的现貌。东、西两边窦口都为“八”字型撇开,西窦口外另建有约100平方米圆形蓄水池,而蓄水池外则是古时该村“八景”之一的窦津桥,窦津桥旁有一个用花岗岩石垒砌而成的水埗头,在当时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年代,霄陵窦恰好居于水仙圩、新庄圩、龙湾圩和普安圩的中心,人货往来,繁华兴旺。

霄陵村内的民法典广场。

曾经风光无限 如今痕迹仍在

当无人机徐徐升空,霄陵村貌开始展露无遗——山峦连绵,湖泊星散,田野如织。村落位于中低丘陵地带,聚落西南走向,呈块状分布,西安河流经村东,三面环水。

霄陵窦正处于霄陵围这片水域上,命扼交通要塞。霄陵窦东面是上塱,为白鹤围,西边是下塱,为霄陵围,是霄陵围和白鹤围之间的水利枢纽,也是这一带水路交通命脉。

20世纪60年代,处在水仙圩、新庄圩、龙湾圩和普安圩中心的霄陵窦,一时风光无限。区永章听父辈们描述,以前周边村民们要去西安片区趁圩,只能通过撑艇,经过霄陵河涌及往圩河涌构成的水路,即经往圩河涌→丙洲桥码头→西安圩。

霄陵围在起到防洪功能同时,也是一条村中道路。

千顷波涛卓竿立,天苍苍处水茫茫。“当时没有去西安片区的陆路,全是水路,水也很深。”区永章给记者讲述这里曾留下过的痕迹:往来有舟艇,水中有路,路天一色,行船队伍宛如穿梭于一条水乡画廊,好不热闹。“站在高处远望,左边是水右边也是水”“这里的河涌特像一个大湖。”区永章感慨。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安片区白鹤泵站、霄陵村道、广明高速的修建发展,霄陵河涌水面也逐渐下降,霄陵窦依然发挥着排灌的功能。

在广明高速荷城西段上,汽车不时呼啸而过,诸如覆船岗、睡犬岗、马腰山一众被人们口语别称的地点,也肉眼可见。

“一个地方,必须要有其独有的文化根基,才会有进步。”站在霄陵窦外高高的田垄上,区永章指着东侧一方,兴致勃勃述说着与霄陵窦相关联的桩桩物事。

有诗《津桥夜月》佐证:

曾建舆梁架碧波,一轮明月渡星河,朝临砥柱岚犹去,晚眺蟾客尚过舟,子未闻惊寝梦(因谱蛀此句缺一字),渔人只见玩嫦娥,遥思华表传留语,甃石功成鹤唳多!

(原标题《高明霄陵古窦 昔日舟楫如织 水天一色如画卷》)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玉洁 连博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