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9038
东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文章
1
羊城晚报
2022-09-30 14:34

东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387家;R&D占比提升至3.54%,排名全省第二;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地级市第三,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近年来在创新发展上大步迈进,经济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目前,东莞已成为全国第15个GDP超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站上新起点,东莞锚定“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城市定位,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元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8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提出四大战略定位,为东莞发展指明了方向——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这一次,“世界工厂”被赋予更高期许,将全面提升发展能级,顺应新时代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在科创发展道路上更加笃定前进。

东莞中心城区。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加快人才聚集,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

金秋9月,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正酣,于近期迎来第一标段首栋建筑的顺利封顶,为其如期完工投用奠定基础。据介绍,该校区于今年3月正式动工,目前建设进展顺利,行政教学楼、宿舍和食堂等主体建筑预计明年6月30日前完成施工。据介绍,大湾区大学建成后将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打造成活力迸发的创新源头、人才港湾。目前,东莞这所建设中的大学已经引进30位教学员,并结合湾区特色开展多重联合办学工作,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合作共建绿色能源和材料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搭建平台聚拢创新发展要素。

大湾区大学的快速建设是东莞强化源头创新、加快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抓手之一。东莞要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这一战略定位摆在了首位。接下来,东莞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以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牵引带动东莞在国家重大科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集聚更多高端人才。

在源头创新方面,东莞积极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协调推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融合发展,探索在松山湖科学城复制推广广州、深圳省级权限范围内的科创政策。在机制完善方面,广东省也将赋予东莞更多权限和自主权,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如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支持研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此外,还将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高端人才招引方面,东莞高标准筹建大湾区大学,加快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为人才提供更优更好的承载和发展平台。

据了解,为给更多高端人才提供科研的广阔舞台,东莞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并出台“1+28”人才配套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发展前景、服务配套和人文关怀。根据东莞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东莞计划三年内引进10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引育1000名行业紧缺急需领军人才等。

大岭山一手机配件厂的无尘车间。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坚守制造业根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9月21日,位于东莞松山湖的捷邦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今年内东莞第9家A股上市公司。至此,东莞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增至7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54家。成立于2007年的捷邦科技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消费电子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家居、3D打印、无人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将以发行上市为契机,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加强人才培养,力求从消费电子行业拓展至新能源锂电行业,并升级新材料开发应用能力,成为精密智造与新材料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捷邦科技是制造业企业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小缩影。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制造业是东莞经济的根基命脉。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战略定位,东莞将始终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东莞制造业发展能级,东莞已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加快传统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2022年8月,在工信部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东莞有31家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东莞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排名全省第二。这些新入围的企业中,超过60%的产业聚焦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研发,为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东莞近期正式印发了《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提出多项举措,为“专精特新”企业赋能。根据措施,东莞将实施企业分级培育,构建梯度发展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期末,东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五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一批千亿元级支柱产业,力争到2025年新增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根据今年9月新发布的《东莞市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到2025年,东莞要打造成世界级新一代通信设备、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集聚区。按照规划,2025年,在产业规划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上总产值1.2万亿元,其中智能终端产业规上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约2000亿元,年均增长7%;产业布局上,重点打造高端化智能终端集聚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该计划提出,东莞要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原有的发展优势,聚焦以补齐短板做强产业链,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制造业迈向产业链高端,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东莞长安某上市公司生产车间。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抢占湾区“C位”,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

8月24日,2022年东莞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在虎门举行,当天正式开建的,就包括了投资146亿元的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工程。该项目是东莞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成后可与深圳地铁、广州地铁、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实现换乘接驳,加强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通联。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东莞拥有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向优势,这也是东莞被赋以“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战略定位的意义所在。接下来,东莞要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功能,提升要素和市场资源利用能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交通互通方面,东莞将发挥天然的通道优势,加快打造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重点推进广深第二高铁及东莞中心城区高铁始发站的规划建设,构建完善对接湾区、促进深莞惠一体化的区域铁路网络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接下来,东莞还将加大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强化城际轨道交通衔接,支持穗莞、深莞地铁对接,同时强化区域路网衔接,加快推动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项目建设。

同时,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功能,支持东莞出口产品转内销,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并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增强“东莞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东莞积极推动台湾名品博览会提档升级,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举办若干有影响力的展会。支持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探索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此外,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巩固传统出口市场优势,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东盟等新兴市场。并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境外投资和海外并购。数据显示,东莞已经与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市外资企业超过1.38万家,外贸总额突破1.5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五,跨境电商进出口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东莞已发展成为日益繁华的现代化都市。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优化空间,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优美的环境、高品质的空间,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汇聚东莞,实现千万人口的共生共荣。在城市品质方面,东莞将立足于“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这一战略定位,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统筹优化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和功能品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开放包容活力幸福城市。根据目标,到2025年,东莞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更加突出,城市品质和能级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实现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美丽东莞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较高水平均等化,建成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城市功能品质方面,支持东莞加快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建设,打造高品质现代都市新空间。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完善政府与企业混合成因的闲置土地盘活新机制,加快盘活存量用地;持续推进“三旧”改造,创新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机制,加大对“工改工”项目支持力度,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支持东莞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设包容共享城市。并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资源供给,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办医水平,加强医学类人才培养。

社会治理方面,东莞将高水平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新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探索外来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东莞经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升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原标题《东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见习编辑 魏文婕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桂桐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