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5646
惠州:打造红女IP 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
1
惠州日报
2022-09-29 10:25

惠州:打造红女IP 赋能乡村振兴

在惠州市博罗县麻陂镇西部,有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红女水库。日前,“更快博罗·赣深高铁看麻陂”全媒体主题走读采访活动来到红女水库的大坝上,同行的还有当年参加红女水库建设的钟水英和邓永娣两位老人。极目远眺,水库风光旖旎。“现在来看,风景好靓,想想以前,真是艰苦啊。”84岁的钟水英不由感叹。

63年前,两位老人和1000多名麻陂妇女一起,日夜奋战,用柔弱的身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历时2年多修筑起这座库容量近600万立方米的红女水库。如今,她们冲锋在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事迹,凝结成听党话、敢担当、勇奋斗的精神,时时激励着麻陂人民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建功立业。

红女水库风光旖旎。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忆往昔

“不少妇女吃住在工地上”

站在红女水库大坝上,两位头发斑白的8旬老人,说起60多年前修建水库的往事,依然有些激动。爱好唱歌的钟水英触景生情,不禁唱了起来:“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当年,这首歌曾无数次在工地上响起,如今,伴随着激昂的歌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老人的讲述中再次呈现——

那是1959年的秋冬时节,为了让麻陂镇的三科村、永丰村、横茜村等地能有充足的水源进行灌溉,当地政府决定在横茜村冷水坑支流处建一座水库。

当时,麻陂大部分的男性劳动力都被调往石坝镇建设黄山洞水库,因此建设冷水坑水库的重任就落在了女青年身上。21岁的钟水英积极响应号召,成为水库建设大军的一员;比钟水英年长5岁的邓永娣当时是生产队长,她也踊跃参与……建设期间,参与修建水库的青年妇女超过1000人。

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修筑水库大坝基本靠人力挑土、推土夯实。“当时好辛苦的,天一亮就起来,一干就干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水英说,为了节省时间,不少妇女都是吃住在工地上。当时,钟水英的孩子才三四个月大,需要母乳,因为离家较远,钟水英家婆就带着孩子跟着她一起住在工地上,“晚上睡觉就铺一床席子在地上,什么‘蛇虫鼠蚁’都有。”

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邓永娣回忆,当时工地成立了“妇女劳动突击队”,大家积极开展劳动竞赛,还主动参与扎钢筋、和泥水、操作机械等多项工作,工作效率也不断提高。因为表现突出,钟水英、邓永娣以及一批姐妹先后在工地上入党,成为共产党员后,大伙干得更加起劲了。

话传承

讲好“红女”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1000多名“铁娘子”的艰苦奋战,水库于1962年1月26日竣工。《博罗县水利志》(2006年版)记载:“(水库)经上级验收合格后,荣获国家水利部和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一面大锦旗,上书‘红女水库’四个大字。随后,中共博罗县委正式命名该水库为‘红女水库’,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竖立起一座水利丰碑。”

可惜的是,这面大锦旗早已遗失了。锦旗虽已不在,但红女水库仍在发挥作用,“红女”的奋斗精神也一直传承至今。

红女水库建成后,不仅灌溉了麻陂三科、永丰、横茜、金湖等村的2000多亩土地,使其在干旱之年也能保丰收;还守护着下游2.5万人口和G205、惠河高速的防洪安全。

“我家里的三四亩田,就是受益于红女水库,很少干旱。”66岁的永丰村村民陈建华说,他的母亲邓云娣当年是红女水库的一名妇女干部,虽然其母亲已经离世,但每次看到红女水库,心底都会涌起对“红女”的敬仰之情。

事实上,红女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为麻陂的一种精神符号。如今,镇上有“红女大道”“红女广场”,这是对红女奋斗精神最好的铭记,更多的传承则体现在一个个麻陂儿女的身上。

塘尾村“外来媳妇”李芬,挑起党总支部书记的大梁,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种植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带领塘尾村从省定贫困村跃升为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退休党员李清娣带领美妈妈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发挥巾帼力量,共建美丽家园;乡贤张桥荣回到麻陂成立公司,开设扶贫车间,开发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一个个麻陂儿女以自己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麻陂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陈惠娴看来,这正是对红女奋斗精神的最好传承。陈惠娴说,接下来,麻陂将讲好红女故事,着重挖掘红女的奋斗精神,开设红女IP,将其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形成能抓得住游客眼球、能引发游客共情的有麻陂地域特色的文化形象,助推乡村振兴。

塑造地域特色文化形象彰显时代价值

专家观察

“‘红女’听党话、敢担当、勇奋斗的品质是麻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大力继承和弘扬。”退休后热衷乡村振兴文化研究和挖掘的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原调研员陈炜琨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红女”的奋斗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对于加强麻陂镇基层党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炜琨建议,把大力继承和弘扬“红女”的奋斗精神列为当地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开展宣传。可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发挥融媒体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载体,在全镇讲好红女故事,唱响红女赞歌,不断扩大宣传声势,营造出浓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掀起学习热潮,使“红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同时,要塑造“红女”地域特色文化形象。陈炜琨建议,在红女广场竖立红女雕像,进一步增强广场的主题内涵,开设纪念馆,打造红女IP,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形成能抓得住游客眼球、拢得住游客的心、引发游客共情、有麻陂地域特色的文化形象。

(原标题《惠州:打造红女IP 赋能乡村振兴》)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