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3414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第11次两岸人文对话”线上举行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22-09-19 17:55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第11次两岸人文对话”线上举行

9月16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11次两岸人文对话”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行。来自两岸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史记》的古注与今注”为主题,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等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

据了解,此次“对话”活动是时隔三年后的再次重启,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与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自2012年开始,活动已先后在北京、台北、杭州、宜兰、长沙等多个城市举办了不同主题的10次“对话”。其间,许嘉璐、刘梦溪、葛兆光、许纪霖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钱复、孙震、朱云汉、傅佩荣等近百位知名学者参加了系列讨论。

活动上,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今注本二十四史》出品人王石表示:“这次‘对话’特意选择以‘《史记》的古注与今注’为题,是考虑到两岸学界对古代历史的共同关注;文促会主持编纂《今注本二十四史》前后28年,这个庞大的工程凝聚着两岸文史工作者的智慧与辛劳。我们知道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学界功底深厚,这次有机会听到他们关于古史注释的高见受益匪浅。”

会上,众多两岸知名学者都做了精彩演讲。例如《今注本二十四史》执行总编纂孙晓教授就《史记》在东亚的传播和影响;台湾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张素卿以注释在古籍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为题发表了意见;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注本二十四史》执行总编纂孙晓作主旨演讲;史学家、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长赵凯、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阎鸿中、台湾孔孟协会秘书长蔡信发分别从《今注本史记》的编纂过程与主要特点、注解形式所反映的史记阅读史、《今注本史记》对《史记》解读与体认的价值的角度阐释《史记》及其注释的解读与价值;还有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以“六经皆史覆议”为题,对古代文献中经、史关系做了富有新意的深入探讨等。

(图片由中国台湾网提供)

(原标题《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第11次两岸人文对话”线上举行》)

见习编辑 韩湘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怡天 连博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