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9805
肇庆打造“预防、预警、扑救”三大体系 筑牢防火“长城”守护生态家园
文章
1
西江日报
2022-09-13 10:35

肇庆打造“预防、预警、扑救”三大体系 筑牢防火“长城”守护生态家园

护林员在主要进山路口设卡设哨、巡查,严防火种进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重峦叠嶂,林海莽莽。肇庆坐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北岭山森林公园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绿色是肇庆城乡发展的永久底色。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73%,是广东省当之无愧的林业大市。有鉴于此,森林防火,责重于泰山,尤其进入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特别防护期,风高物燥,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保护森林生态安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始终把绿色作为肇庆的底色,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部署落实《肇庆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和《肇庆市森林防火规划(2018-2025年)》。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总结多年来森林防灭火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全省创造性地作出建设森林防灭火“预防阻隔、预警监测、指挥扑救”的三大体系重大决策,以此来攻克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这一难题。

这一体系的内涵是:第一是立足于“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防范胜于救灾”这一基本理论,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措并举,筑起第一道防线;第二是立足于“早”,森林火灾发现要早、报告要早,为接下来的森林火灾扑救争取足够时间;第三是立足于“快”,通过快速出动、快速处置,把山火消灭在初发状态。

生物防火林带阻隔山火蔓延

预防阻隔综合防护是这一体系的“盾牌”。肇庆已建成的生物防火林带约1.23万公里的防火“万里长城”,并与林区道路、扑火通道、河流等各类天然隔离带相互打通,相连形成闭合的林火阻隔系统,其中,大面积纯松林、重点火险区、火灾多发区,达到每800-1000亩就开设闭合阻隔系统的基本要求。一旦发生山火,扑火队员以林火阻隔带为依托,有效阻隔火势向着纵深发展,将火势控制在闭环系统内部,防止火势失控蔓延造成更大损失。据广东省森林防火专家组成员、肇庆市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科科长许灿光回忆,2019年12月5日,佛山市高明区荷村街道凌云山荫岗水库附近发生山火,当时超过6级的大风如火上浇油,导致凌云山多次出现飞火引燃西边,形成南、北、西、东四条火线,大片山林沦为火场,邻近的肇庆市几十万亩的林地危在旦夕。所幸,从高要回龙镇刘村到军屯石场,15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挡住了熊熊山火,在火灾扑救的五日四夜里牢牢守住了全市防线。

据悉,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对辖区内的疏残林,以松、杉为主的残次林,实施林分改造,营造抗火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的混交林,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火能力。

不得不提的是,在林场里,有一个角色特别重要——护林员。一片山林的安全,重任几乎都在压在他们身上,包括森林防火宣传、木材盗伐巡护、野生动物盗猎巡护、环境污染巡护、病虫害防治检查、森林资源调查协助、伐木工作等等。目前,全市聘请了专职护林员约3500人,全数配备能够实时记录轨迹的护林员北斗巡护终端,全部落实山头地块、林班小班的管护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并通过固定宣传牌,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重点时段、重要节假日,在主要进山路口设卡设哨,严防火种进山。

立体式预警监测体系布防火情

依托科技,三大体系中还构建了立体式预警监测体系,通过地、天、空立体式监测林区,在林区织就起一张严密的监控网,一旦有烟火,立刻发现,立即通知最近的专业队伍前往处置,将火灾消灭在初发和萌芽状态。

“地”指的是人工火情监测网,通过护林员巡查监测,瞭望台(塔)固定监测,森林防火督查员流动监测等,严查进山人员和车辆,及时发现了制止违规用火,发现火情第一时间上报。“天”指的是卫星林火热点监测,利用国家林火卫星和气象卫星,实现快速监测准确定点、查实反馈。“空”则是指航空监测,利用民航和省航空护林站飞机(含无人机和直升机)监测,发现火情,及时通报。据统计,当前肇庆市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有120多台各类无人机可用于森林火灾巡查,分布在各县(市、区)的林场和乡镇。另外,目前肇庆市还在重要火险区安装了187个智能识别视频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通过安排专人负责监测,发现火情或违规用火第一时间派人处置。

上述立体式预警检测体系均实现与森林火警12119、消防119、公安110等报警电话联动,110、119报警台接到森林火灾报警电话,第一时间接入通知森林防火总值班室,及时报告,快速处置。

扑救体系全时应备随时应战

一支准军事化管理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是三大体系的“压舱石”。为了解决扑救森林火灾“最后一公里”难题,肇庆市总结出专业化的队伍、精良的装备、科学有效的指挥是高效快速处置森林火灾的三大要素,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加大投入,全力构建森林火灾快速高效指挥扑救体系。

据统计,全市及各县(市、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现有森林消防专业队主力军10支,队员550多人;林地面积5万亩以上的重点林业镇建立半专业队伍(年轻干部、老师、公职人员、志愿者),人数5500人;省、市属林场(省2个,市7个)建立扑火应急分队,人数330人;还有分布在广大林区各地的专职护林员和经过培训的义务扑火队员,构成专业队——半专业队——义务扑火队——当地群众四级扑救力量组成的扑火队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战术演练,确保全市的森林消防队伍具备跨区大范围调动,全天候作战,多兵种配合,多机具混合使用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和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快速高效处置森林火灾的有力保障。

专业的火灾扑救装备让森林消防队伍“如虎添翼”。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物资储备库1个、省级3个、市级1个,配备了一批较先进的现代化装备,包括指挥车、运兵车、水罐车、远程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油锯、割灌机等,建立肇庆(封开)航空护林基地,可供两架M-26直升机可同时起降。

近年来肇庆市森林防火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加强互联互防,通过制定区域性的联防机制,实现森林防火资源共享。通过成立肇庆市中心区森林防火联防区,一旦中心区某地发生山火,即迅速调集周边的扑火力量投入扑救,特别强调早期用重兵的原则,在山火初发时,迅速调动200-300人的专业队伍,集中优势兵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一旦发生山火,市及各县(市、区)由政府一把手担任指挥长,并实行现场指挥官制度,根据《肇庆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而制订相应的指挥扑救系统流程,一旦启动预案,财政、应急、卫生、公安交警、交通、民政等相关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立即进入战备状态,按流程实施,高效有序。市、县两级成立森林防火专家组,培养一批经验丰富,熟识当地林情社情和周边环境的火线指挥员,做到由现场指挥官统一指挥,防火专家到场协助,火线指挥员火场指挥,森林消防专业队冲锋在前,当地群众(民工)押后清理火场。

路漫漫其修远兮,经过十年不懈努力,现在全市森林防灭火“三大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并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2021年,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约2.1亿元,一张蓝图干到底,并分步分年度实施,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近几年来,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受害森林面积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下降,实现了“有火不成大灾,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安全事故”的防火工作目标,森林防灭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接下来,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统筹抓好“三大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升级、完善体系布局和功能,为实现森林防灭火工作常态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为书写高质量绿色答卷,筑牢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作出卓越贡献。

(原题《肇庆打造“预防、预警、扑救”三大体系 筑牢防火“长城”守护生态家园》)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