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4608
特上镜 36 | 叮咚,请接收来自微世界的邀请
文章
1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08-23 18:07

特上镜 36 | 叮咚,请接收来自微世界的邀请

收录于专题:特上镜



世界之大,我们总是错过细微的美好


喧哗的闹市,宏大的理想


不如慢下来


用放大镜细细去看这个世界的美


小而不凡,精而不俗


跟随镜头


一起来感受微世界的美好




【“点睛”画师】今年60岁的李健,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高级实验师,长期从事动植物分类学的科学绘图工作。1978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承担绘图工作。1990年,他调入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开始动物绘图工作。一张巴掌大的手绘动物形态图,李健需要绘制10天左右,通过这些特征,能够鉴别不同种类,画的时候必须准确,有时甚至要先在显微镜下仔细研究清楚结构才能画。更是需要半个月以上,他以极为严谨的科研态度、极其精湛的绘画技艺,绘制了上千幅动植物手绘图,将730多种地球上的“小精灵”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新华社 图


【“铅”万别眨眼】在埃及布海拉省罗塞塔市,艺术家比拉勒展示他在铅笔头上雕刻的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微雕作品。30岁的埃及艺术家比拉勒四年前受到中国艺术家在铅笔头上雕刻微型雕塑的启发后,也开始着手从事这门艺术,并着迷于此。借助显微镜,他在笔尖上小心翼翼“挥刀弄舞”,已雕刻出了80件栩栩如生的微型雕塑。他的作品多以古埃及时期著名的历史文物为主,比如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古埃及王后纳芙蒂蒂的半身像等;也包括埃及的一些地标建筑。他的大部分雕塑作品的尺寸不超过6毫米,平均每个雕刻时间需要花费10小时左右。 新华社 图


【毫厘之“茶”】今年71岁的王天明从事微雕创作35年,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能在玉石、壶、米粒等材料上雕刻,还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微雕是门感觉的学问,王天明在做微雕时凭肉眼和感觉完成,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练习获得的手感。他介绍,从事微雕首先得有一定的书法与绘画基础;其次是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再者,从事者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微雕是枯燥细致的活,没十年二十年根本练不出来。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新华社 图

【早有蜻蜓立上头】8月13日,在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两只蜻蜓在水塘里点水,在水中倒映出美丽的镜像。 新华社 图

【宇宙之瞳】2007年立项,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落成,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启用,2021年3月底面向全球开放。截至2022年7月,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进入成果爆发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新华社 图

综合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关越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本文作者
读特客户端
向TA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