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094
深圳一周丨先行示范挑大梁
文章
1
深政观察微信公众号
2022-08-21 22:01

深圳一周丨先行示范挑大梁

收录于专题:深政观察

2022年8月15日至8月21日。

这一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广东深圳考察,并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在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总理这趟行程释放出的信号备受关注,从中也透露出对广东、深圳的期望,“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深圳已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和经济挑大梁作用,为全国发展作更大贡献”。

为稳住经济大盘作贡献,广东、深圳责无旁贷。

这一周,深圳迎来了先行示范区意见发布三周年的重要日子。三年来,深圳顶压前行,交出了优异答卷。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三年,几乎也是与新冠疫情斗智斗勇的三年,深圳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疫情袭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来之不易。

就在昨天,疫情再次突袭,深圳新增11例阳性病例。相信,这座城市有着成熟应对处置经验,能够在最短时间扑灭疫情。

01总理在深考察释放信号

8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东深圳考察。期间,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这场座谈会备受社会关注,这也是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围绕落实会议精神而召开的首场面向经济大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从7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回稳的势头还不牢固,总理的讲话既释放信心的信号,也对经济大省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发挥“顶梁柱”的作用,确保势起而不落。(《专家观点: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这些信号值得特别关注》)

从新闻报道内容也得以看出相关信息:

深入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针对新情况合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保障基本民生。

市场主体稳,经济和就业才能稳。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根据新闻报道,总理在深圳考察行程包括领创天下创业园、盐田港、比亚迪公司、莲花山公园,内容涉及创新创业、外贸、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改革开放等。这些地点的选择也与座谈会相呼应,既有稳经济的重点方向,也提出相关期望:

“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深圳已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和经济挑大梁作用,为全国发展作更大贡献。既然要求广东担起重任,国家政策也要给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广东成熟项目要予以倾斜性支持,抓紧形成实物工作量。这些项目是有效益、有回报的,建成后有利于广东长远发展。广东吸纳了大量就业,今年不增加广东市场主体的社保费负担,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包括外来农民工在内的人员就业。广东要集中精兵强将,把国家支持政策实施好。”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稳经济大盘责无旁贷。深圳的经济总量占广东全省的1/4,商事主体总量多年来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自然也应当肩负起责任。

8月19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强调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广东考察时的指示要求,切实把中央的关怀支持转化为推动广东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自我加压,敢于担当,勇挑大梁,坚决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一件一件、一项一项实施好国家支持政策,全力以赴把各项任务往前赶,力争三季度、下半年经济有较好上升,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对深圳来说,上半年的成绩无疑已为全省、全国稳住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必须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住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争取更大作为。从本周深圳多个领域的举措和进展,也得以看出深圳发展的动能强劲,相信将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重大项目方面:深圳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6月,市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8.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为58.4%,较去年同期高出12.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方面:上半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约5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及项目陆续落地深圳,凸显外资坚定看好深圳市场的信心决心。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公示了深圳市第四批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76家企业入选,数量为历年之最,也成为全国入选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深圳已有44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小巨人”。

促消费方面:2022年“八月欢乐游购月”活动启动,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入近5亿元继续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和新能源车补贴,龙岗、宝安、坪山等区叠加惠民购车政策,福田区将推出5000万汽车补贴。各大商圈也迎合购物季热潮,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拉动消费动力持续回升。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02先行示范区三年答卷

提及深圳要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贡献,一方面是这座城市的经济体量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这一周,深圳迎来重要日子。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三周年。《意见》对深圳提出“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和“五个率先重点任务”,而过去三年时间,深圳全力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又面临着疫情这道“加试题”,不得不说十分艰难。

回望过去三年,深圳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入了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目前《意见》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4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2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圳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三年年均增长5.5%。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三年年均增长6.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76.5%。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运科教城等建设提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46%。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3.5万亿元,出口总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近110亿美元、三年年均增加10.2%。

二是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意见》,深圳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获评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全国首创性法规,制定全国首个行政复议保障标准,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在全国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位居第二,在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

三是现代城市文明焕发生机活力。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打造全国首个以志愿服务优化社会治理的“志愿者之城”,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00万。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深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加快建设。深圳工业设计获德国IF、红点设计大奖数量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设计之都”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田径队、冰球队训练基地落户,学校、社会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取得突破。

四是民生事业取得突出成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万元、三年年均增长6.9%,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19年-2021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0.4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从5.7%提高到51.6%。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7所高校入选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技术大学等3所高校获批设立,2所高职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新增病床位1.6万张,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落户。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7.6万套。

五是生态环境品质获得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大鹏湾、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海湾、美丽河湖案例。2021年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优良比率)达96.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圆满完成国家“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建成国际森林城市,公园总数达1238个。建成全省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全国第一个成功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发布全国首个全市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

三年征程,深圳交出优异答卷;再过三年,先行示范区建设将迎来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验收年”。

根据《意见》,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风雨兼程,深圳继续砥砺前行!

(原标题《深圳一周丨先行示范挑大梁》)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