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7674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土地流转引进先进农技农业提质增效
文章
1
柳智佳
2022-08-20 09:48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土地流转引进先进农技农业提质增效

夏季农忙抢收抢种工作进入尾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新里村迎来土地连片经营后首季早稻丰收,当地首次大规模引进“种苗工厂”培育的晚稻长势喜人,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望。

据了解,2022年,新里村春耕种植面积达432亩,其中复耕132亩,除种植286亩优质水稻,还因地制宜进行了玉米等作物多元经营。

然而,去年春耕时,新里村水稻种植面积仅有12亩。近年,小农生产模式难以盈利,加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外出就业增多,一些土地撂荒了。

新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志介绍,2022年年初,深汕特别合作区制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驻村第一书记和新里村“两委”积极行动,加速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落地。政策得到村民大力支持,零散土地迅速集中起来统一耕种,一举解决了农业生产效率问题,扭转了农业生产不利局面。

新里村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综合能力持续增长的一个典型。2022年,全区夏粮收获已基本实现全面机械化,依托农村综合性改革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一批现代农业项目陆续上马。

“特区”力量为“老区”发展注入活力,深汕特别合作区联手深圳龙头先进农企,将特区创新的技术、理念、模式带到曾经传统的深汕农村。

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绘制出体现现代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区、深汕特色都市乡村样板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区“三大战略定位”的愿景图,体现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愿景的“田园都市”呼之欲出。

2022年,新里村实现夏播粮食全程机械化耕种。 莫荣宝 摄

“种田书记”带头 农民流转有劲

“现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把咱中国人的饭碗端稳!”这是新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志常挂在嘴边,常和村民们讲的话。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也很想把田种好,但种粮常亏本,外出打工挣得多,不得已才撂荒。”新里村村民佑铭说,“土地流转后,田里种满庄稼,我们心里也高兴。”

从部队退伍后,刘德志长期在机关工作。村“两委”换届,得知家乡发展对党员干部人才的需要,他毅然跳出“坐办公室”的“舒适圈”,回到田间和乡亲们一起谋发展。“思想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农业种植更是一把好手、半个专家。”驻村第一书记林海辉这样评价他的搭档。

推动村里开展土地流转,第一书记和村支书一道“挂图作业”,一块地、一块地入户做工作,村委办公室里这张已经皱皱巴巴的遥感地图上,每块田地几乎都留下了或长或短的工作笔记。

深知村情民意,刘德志先是带领村“两委”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流转土地,而后又带着政策和案例,挨家挨户讲形势、谈利弊。2022年春耕,由于还未确定接手经营的农企,村“两委”决定先由村集体来耕种。人力紧缺,党员干部便齐上阵义务劳动。刘德志挽起袖子抛秧、除草,还拉着第一书记林海辉发动赤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同志一起劳作。“双抢”关键期,刘德志、林海辉每天都要到田里勘察,向农科集团派驻的农技人员了解情况,积极为农技落地创造条件。

因为常在田里遇到,村民们给刘德志起了一个亲切的外号——“种田书记”。“看到书记都带头种田,我们很感动,也对政府政策更有信心,以后会更配合集体的工作。”村民刘水清说。

“一方面,村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自觉很高,也很想出力解决撂荒难题。一方面,土地流转是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租金、村集体带来股金,还带来大量就业和创业机遇,能让村民增收,多方共赢。”刘德志说,淳朴的乡亲大多作出了支持土地流转的决定。如今,在尊重村民选择权的基础上,新里村实现了土地应转尽转,多数地块已全数连片经营。

土地流转工作成功推进,让传统农村焕发新颜,为引来深圳“金凤凰”筑好佳巢。因交通区位优越,又率先实现大片、连片土地流转,新里村得到了深圳市农科集团的关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将结合深圳优势和深汕特色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

科技农业赋能 粮食安全可控

进入8月,深汕特别合作区雨水渐多,第7号台风“木兰”突然到来,给晚稻育苗带来不小挑战。

不过,新里村农民的心里却很踏实。2022年夏播,深圳市农科集团将托盘育苗技术带到了深汕。田间风雨大作,秧苗却安然在室内生长。水泥地上“长”秧苗,种田不必再看天吃饭,着实让不少新里村耕种一辈子的老农民都直呼大开眼界。

来到育秧现场,可以看到这一先进农技运作的高质、高效。进口农机的“流水线”上,一袋袋良种被整齐播种在营养土中,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完成了一托盘秧苗的“生产”。随后,这些托盘被整齐堆叠、码放,盖上遮阳保湿的塑料膜。次日,多数秧苗便能抽出嫩芽。

“‘种苗工厂’育秧方式代土质苗床,能让秧苗质量更稳定,而且出苗率更高,尽可能减少天候对秧苗生长不利影响,实现快速育苗,更好抢抓农时。更关键地,还能很好衔接后续机械化播种需求,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节省大量人力。”农科集团农技人员蔡锦标介绍,目前,新里村实现了在全省范围内该项技术的率先应用。

实现连片经营,引进龙头农企以来,新里村已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的“练兵场”。“双抢”时节,大型农机来回穿梭,农用无人机往返巡查,机械与白鹭田间共舞,绘制出一幅别样的深汕田园图景。

2022年夏播,新里全面采用机械化、标准化方式耕作,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并着手使用生物技术等手段改良土壤,实现了农业生产综合成本可控,农产品质和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耕作机械化只是新里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步。根据计划,村“两委”还将与深汕农村农业部门一道,携手深圳龙头农业企业,加快引进智能农业、设施农业等更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

当前,深汕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有序开展,像新里村一样实现高标准连片经营的村庄会越来越多。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储备8个项目,共4847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开发蹄疾 农旅融合破局

望着粮仓里满满堆放的新米,新里村村民刘水清无不自豪地说:“我们的水稻是喝山泉水长大的,绝对绿色,绝对优质!”

凤河河畔的新里村,山水相依,风光旖旎,民居特色鲜明,人文风情浓厚,在很多市民眼里,无异于世外桃源的所在。

“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新里之美,不为外人所了解。”驻村第一书记林海辉说,“今年冬季,我们计划在休耕地上种植油菜花,供市民朋友免费欣赏,把新里的知名度打出去,迈出综合开发、农旅融合第一步。”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培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已写入区“十四五”规划。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深汕样板的产业政策为农企参与开发吃下“定心丸”。目前,全区已有规模化农业企业8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据了解,深圳市农科集团已与新里村达成意向,将围绕良种种植示范、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和休闲旅游观光等四个板块农业综合开发。

深汕特别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为新里围绕农业做好产业文章打下了良好基础。深汕高铁通车后,从深圳西丽和坪山到深汕高铁站分别只要半个小时、15分钟,从高铁深汕站出发开车前往新里村,车程将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意味着大多数深圳人不用一小时就能来此休闲娱乐。

“了解到深圳乃至大湾区客户群体的旅游需求,农科集团正努力探索业态组合,计划以多业态互补提升造血能力,实现深汕农村一二三产联动组合发展、产业全面振兴。”深圳农科集团项目负责人对深汕农旅融合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日前,深汕水稻数字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项目已经立项,建设内容包括智能温室、智能灌溉、智能农机、智慧农场大数据平台、指挥调度中心和配套设施。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以突出的市场化和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深汕农业农村快速实现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

(原标题《连片经营首季早稻迎丰收 科技农业赋能夏种育壮苗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土地流转引进先进农技农业提质增效》)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郑蔚珩 高原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