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7901
雪山下的簕杜鹃: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综述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唐光明
2022-07-15 08:08

雪山下的簕杜鹃: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综述

收录于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七月察隅,风景如画;雪域江南,生机盎然。

洁白的哈达,深情的拥抱,感激的话语,不舍的嘱托……

站在援藏公寓门口,皮肤黝黑、双腮高原红的刘珍春活脱脱一副藏族干部的模样。对着闻讯而至、挤满院落的察隅各族干部群众,脖子挂满哈达的他,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话:“扎西德勒!”

刘珍春身后,一字排开的,是即将结束三年援藏工作、跟他并肩战斗的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同事们:刘刚承、王晖、范艳坤、秦树畅、吴仁杰、李凯华、杨帆、黄伟、格日勒图……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批批深圳援藏人秉承“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宗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援藏工作任务。

三年来,在广东、深圳大后方全力支持下,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共组织援藏干部人才116人到察隅,投入援藏资金2.8亿多元,实施重点项目18个,帮助295户1650人脱贫,引进推广新技术81项,指导培训干部人才2067人次。工作组通过项目援藏、民生援藏、产业援藏,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了察隅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繁荣,在当地干部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

2020年4月14日,工作组前往察隅县古拉乡调研“十四五”规划相关工作。

项目援藏:一个个精品工程,在雪域高原唱响了深圳援藏口碑

雪域江南,英雄察隅。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察隅以来,始终聚焦国之大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边境建设,不撒胡椒面,保证投入一个、建成一个、发挥效益一个。”2019年6月29日,作为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刘珍春接过深圳单一对口援助察隅建设的接力棒,和同事们一头扎进群山环抱中的察隅,徒步走进怒江深处峡谷中的村庄,倾听群众心声,尊重群众意愿,科学合理安排项目,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投入基层。

2021年8月14日,工作组刘珍春一行前往察隅县古拉乡检查、督促深圳援建民生项目建设,并考察调研基层党支部联系点俄玉村和古拉乡中心小学。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深圳援藏工作组,让我们搬到了好地方,住上了好房子,孩子上学也方便多了。”上察隅镇岗藏村村民、50岁的白珍说起如今的生活,感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基础项目齐全的岗藏村,是深圳市援藏工作组推进、完成的易地搬迁项目之一。

同在上察隅镇的巩固村,深圳援建的藏式漂亮新村已经竣工,远在怒江峡谷深处的村民们谋划着早点搬进新居。

居民家中。

“上察隅交通方便,环境好,期待着早日搬家。”家住古拉乡关龙村的小次仁兴奋地告诉记者,包括他一家在内,古玉乡、古拉乡的73户居民将在下半年搬进巩固新村啦。

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范艳坤告诉记者,援藏工作组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实施的重点项目涉及医疗设施、小康村建设、产业帮扶以及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示范村、教育设施等内容,随着一个个项目相继竣工投用,完善了察隅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环境。


2020年8月19日,工作组与时任察隅县长杜元文一行到察瓦龙调研。

“援藏工作组打造了察隅县人民医院、抵边搬迁村等一批援藏精品工程,在雪域高原上唱响了深圳援藏口碑。”察隅县委书记杜元文赞扬地说。

民生援藏:一批批人才接力,在教育医疗领域提升了现代化水平

从“转院医院”到“家门口的好医院”,察隅县人民医院如今已是深圳医疗援藏、打造健康察隅的响当当品牌。

“这是集深圳资金、深圳设备、深圳医生、深圳技术等诸多元素于一体建设运营的医院,也是西藏最好的县级医院之一。”深圳“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察隅县人民医院院长格日勒图自豪地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成效也很显著,不仅开通了察隅县人民医院与宝安人民医院(集团)远程医疗会诊等服务平台,还率先在西藏建立县、乡、村“紧密型”医共体模式。

“新一轮‘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以‘院包科’形式进行,结合偏远乡镇和当地需求引进柔性援藏专家,为察隅群众构建起了一道健康防护线。”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黄伟说,由深圳爱心企业、医疗专家组建的义诊医疗队,在察隅持续开展义诊、高原治未病等活动,有效普及了健康知识。

2021年8月27日,工作组组织援藏医疗队前往察瓦龙乡松塔村、前中瓦村,下察隅岗藏村等偏远及边境村庄开展高原治未病健康巡诊及健康教育活动,累计获益群众700余人。

察隅地广人稀,援藏工作组结合当地地方病特点,联系深圳市卫健委协调有关方面,编撰了通俗易懂的教材,组织察隅100余名村医及乡村专干开展系统医学知识培训考核,大大提升了村医们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断能力和急救技能。

“张老师,我考到了全市第一名。”

7月7日,龙华区教科院科研员张文华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察隅县察瓦龙乡中心小学学生次仁益西腼腆而欣喜的声音。

益西是张文华在察隅挂职期间的学生。去年,原先班主任调走后,益西情绪不稳,学校决定找已返回深圳的张文华帮忙。在益西父母支持下,他把孩子接到了深圳自己家中,并联系他入读龙华二小。

借读7个月后,益西于5月底回到察隅,在小升初考试中一举夺魁。

益西,只是深圳教育援藏的一个缩影。

教育援藏,托起察隅的未来。

作为民生援藏重要内容,在援藏工作组大力推动下,深圳大学与察隅开展校地共建,深圳学校与察隅学校结对子,近年来共有100多名深圳教育工作者赴察支教,同时募集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志愿者接力奔赴察隅,助力当地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援藏干部杨帆在古玉乡调研,和古玉中心小学同学互动交流。

“我们有校地共建、名师支教、名校结对共建等多种帮扶活动。”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杨帆说,教育援藏是系统性帮扶,不仅组织深圳教师来察支教,也推动察隅教师到深圳跟班学习,组织两地学生交往交融。

“目前,察隅已形成了基础教育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对口援藏工作机制。”察隅县县长罗加的总结,是对深圳教育援藏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产业援藏:一种种资源优势,在察隅大地发展成三大特色产业

6月27日,察隅县猕猴桃基地内,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西藏馆负责人、深圳象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晓静和同事们仔细查看着猕猴桃挂果情况。

“今年是个丰收年。”刘晓静说,预计今年的猕猴桃产量将会比去年增产40万斤以上,包装、推广、销售必须打好提前量,要让察隅群众的腰包更鼓一些。


深圳援建察隅猕猴桃种植基地。

“建设冷库仓储,可以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援藏干部、工作组成员刘刚承说,产业帮扶既要帮助村民销售产品,更要帮助建设销售渠道、打造产品品牌。

近年来,深圳援藏工作组在当地成功探索出了猕猴桃产业“种植大户企业+基地+农户”帮扶模式,推动完成了察隅县9个绿色食品、3个地理标识的认证工作,不仅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更通过在海吉星深圳消费帮扶中心以及光明区建立西藏特色产品和旅游交易推广中心,以及和深圳特区报等方面合作方式,使察隅特色农产品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枝头满挂着的绿色猕猴桃,代表着好日子,代表着希望。

如今,无论机关饭堂,还是市民家中,猕猴桃等察隅农产品频频出现在深圳人的餐桌上。

积极对接并充分发挥深圳技术、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深圳援藏工作组着重在技术帮扶指导、特色农牧产品品牌创建以及西藏特色产品和旅游业进入大湾区市场方面狠下功夫,帮助察隅发展形成了特色农牧业、旅游业以及水电能源业等三大产业。

“德姆拉山高耸入云,慈巴沟丰富植被万种风情。察隅是雪域江南,更是森林里的家。走进察隅,你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她。”刘珍春说,只要察隅三大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幸福的日子就会越过越甜蜜。


察隅特产猕猴桃。

雪域高原的西藏,漫山遍野可见生命力旺盛的格桑花,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南海之滨的鹏城,大街小巷都是热情似火的簕杜鹃,绚丽、奔放,正体现了年轻深圳无限的活力和风采。

如今,山海相望的深察两地,一批批深圳人翻雪山,过高原,来到察隅,奉献察隅,恰如雪山下盛开的簕杜鹃,热情、奔放,坚韧、执着。

他们,一次次走村入户串门,在结对帮扶中增进了深察两地情谊;他们,一个个忠诚担当奉献,在巍巍群山间铸就了深圳援藏铁军。

他们,就是雪域高原幸福家园建设者;

他们,就是祖国边疆神圣国土守护者!

(原标题《雪山下的簕杜鹃——深圳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综述》)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