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4572
为啥深圳人的城市幸福感up?
文章
1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05-21 17:02

为啥深圳人的城市幸福感up?

作为一个深圳人

有一些习惯是我们一定要坚持的

比如:

上班要看到蓝天白云

下班要欣赏落日美景

钱包是不可能带的!

都用手机付款就很方便啊~

公交地铁一扫就完事了!

去公园可以完成一大家子的需求

孩子要露营、老妈要跳广场舞

老公要去器械区锻炼

老婆还要去绿道散步

办事办证

能跑一趟绝不可能去第二次

警务工作人员指导市民使用自助办证服务。图源:宝安日报

看病就在家门口

反正不用跑老远

骨科医生为市民检查身体。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周末必须要看展览

美术馆、图书馆、音乐馆轮着逛

可以说

深圳人的城市幸福感up!up!up!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这五年来深圳人经历的新变化吧

↓↓↓

生态环境

在这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今年一季度

深圳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五

深圳空气质量稳居国内超大城市第一

“深圳蓝”

成为这座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2020年,深圳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达到355天,占了全年的97%。2021年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出台《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强制开展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

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来的历史欠账。

全市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3.38%,公园数量达到1206个,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如今在深圳

推窗见绿、四季见花

深圳人共同畅享“绿色福利”


社康医疗

前段时间,《2020深圳居民健康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健康“画像”出炉,而最亮眼的是2020年深圳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83.53岁。


翻看《健康白皮书》,小编找到了真相:一场席卷全市各行各业“健康深圳”行动,正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预防抓起,“防、治、管”一体,为深圳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政府医疗卫生投入5年翻了2.5倍

过去5年来,深圳持续为民生“补短板”,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资超过 1500 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 2.5倍。一大批新建医院拔地而起,“三甲”医院数量“猛增”至23家,其中7家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深圳人享有38类免费公共卫生服务

深圳舍得投入,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70元提高到134元。

在国家提供的29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深圳加入了自己的“补充包”,从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到精准化疾病筛查,从婴幼儿到老年人,贯穿生命全周期,深圳市民一共可以免费享受38类公共卫生服务。

大病不出深圳治,健康在家门口就有人管上有以市属医院为龙头的区域医疗中心“顶天”,下有以区属医院为核心的基层医疗集团“立地”,过去几年,深圳初步建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17家区域医疗中心、17家基层医疗集团、758家社康机构,每个行政区至少有1家区域医疗中心、1家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至少有1家社康机构。

大病不出深圳治,健康在家门口就有人管。

重大疾病有“防治管闭环”

根据疾病谱,深圳列出了宫颈癌、冠心病、脑卒中等15类可防可控的重大疾病,成立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技术龙头”、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业务骨干”,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服务网底”,组建15个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形成“防、治、管”一条龙的闭环。“一人中风,全家发疯”。

这些可怕的疾病,在深圳正在被“全面接管”。


教育

娃上学不方便?

深圳直接大手笔开建

去年全市建成学校151所,全年新增13.1万座基础教育学位,教育获得感、幸福感up!up!up!

自2019年起,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从2018年的不到4%提升到2021年的51.6%,普惠园(含公办)在园儿童数占比达到86.2%。

至2025年,深圳将培育80个优质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全市新建学位超百万座。其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8万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座、幼儿园学位14.5万座,被市民称为深圳教育史上的“超级工程”。

智慧生活

食品安全可以一键溯源、

不去医院就能挂“专家门诊”、

不带钱包却可以“手机支付”畅快消费

……

一张无形的巨大的智能网络

已经在每个深圳人的

生活、工作中徐徐铺开

01

“i深圳”上线3年来,已经实现政务服务手机端“一网通办”,让深圳市民“一屏智享生活、一号走遍深圳”。

目前,“i深圳”已接入3个中直单位、44个市级单位、10个区、19个国企单位的8000余项服务,累计下载量2210万。

02

智能测温门岗机器人、消毒喷雾机器人、送餐及生活用品配送机器人、电梯智能杀菌系统、无人驾驶电动货车、“电子哨兵”……在深圳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有着一支不容小觑的科技创新“军团”。

这些硬核科技,为当下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筑起了高效战疫的“智慧防线”。


 社保

深圳人安全感的实现

还来自于

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应保尽保

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总参保人次达3733.86万人次,比“十二五”期末的2961.52万人次增长26.1%。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8%,社会保险卡持卡覆盖率为99.3%。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增至3996元/月。

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50.07万人、1316.13万人。

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300元,低保边缘认定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5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80元,居全国前列。

城市文化

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

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机制健全、

服务质量较高的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2021年底,全市(不含深汕合作区)共建成区级以上文化馆10个、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63个,街道、社区两级覆盖率均达到100%;建成公共图书馆733家,其中市级馆3家,区级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室)721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306个,已基本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初步构筑起“十分钟文化圈”。

全市每年举办公益文化艺术活动上万场次,受惠市民超过千万人次;全市有各类体育设施22093个,“一键预约”平台可轻松体验城市的文体活动……丰富多样的基层文化设施,正在不断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对于每个深圳人而言

我们的习惯是被深圳“宠坏”了


每天可见的蓝天白云

是因为深圳对于生态环境治理

扫码消费、交通便利的背后

是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努力


可以说

我们的工作生活

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的快乐幸福

深圳,默默在守护

采写:李璐 李斌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