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1125
阅读推广人冷玉斌:阅读让我们有了一次次美妙相遇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2022-05-20 10:20

阅读推广人冷玉斌:阅读让我们有了一次次美妙相遇

收录于专题:“爱阅之城·筑梦人生”

冷玉斌是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从教已逾20年的他,一路阅读、一路教书,读书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也正是读书,开启了他奇妙的人生旅程——他从一名乡村教师,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培计划”北京大学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进而走上推广阅读的道路,入选《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冷玉斌

读书的饥饿感让人倍加珍惜阅读

冷玉斌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开始于小学二年级,当时父亲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从而打开了自己阅读的一扇窗。然而,回首早年的求学经历,冷玉斌告诉记者,从小学到初中,阅读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多,直到进入高邮师范学习,情况才得以好转。冷玉斌属于“中师一代”,1998年,他从高邮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母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刚参加工作时自己还不到20岁,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以及教书育人的方式还很懵懂。”冷玉斌说,怎么带着孩子学习语文,怎样在课堂上提问……这些寻常事就把他难倒了。为此,他开始从书中寻找如何“为人师”的答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被他称之为“扶我上战马的书”。这本基于实践的教育教学随笔集,对于实践经验极为缺乏的冷玉斌,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了他课堂策略与技术的指引。

2000年,冷玉斌读到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阅读趣味,更改变了他的思考方式。“我一直教语文,起初觉得读这些历史书似乎跟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然而,阅读早就应跳出简单的学科划分,功夫在诗外,要教好语文,不阅读历史、不阅读哲学真不行,不能拿所谓专业来拒绝其他有益的阅读。”

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是雷打不动的朗读时间

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的书多了,总忍不住与人分享好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冷玉斌首先想到的是与孩子们分享。“在教学摸爬滚打几年后,我逐渐发现,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阅读,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他们自己的书。”于是,他开始从单纯的绘本爱好者、资深的阅读者转向阅读推荐者,从一个人读转向带领学生一起读。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冷玉斌开始接触到了一些购书网站,这让他喜出望外,购书的便利也让他更主动地给孩子们荐书。冷玉斌回忆,当时购书的平台有了,但快递还没有发展起来,在网上买书往往需要等上10天才能收到,周期太长。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拿到书,他托人找到从北京到县城的长途大巴车司机,在网上下单后将地址填在北京的客运站,然后托司机师傅捎回来。这种长途班车托运书籍的方式持续了将近两年,班上的书籍渐渐地丰富起来,孩子们也在冷玉斌的引导下爱上了阅读。

后来,冷玉斌发现零碎、松散的阅读活动不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他便开始了将童书阅读系统地课程化的尝试,到了2012年,冷玉斌开始尝试将大量优秀童书引入课堂,并予以课程化。2015年,冷玉斌入选《中国教育报》“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如今在和平实验小学,冷玉斌仍然坚持着给孩子们读书,他的课前五分钟仍是雷打不动的朗读时间。“上课铃打响的时刻,我的孩子们都端坐在教室里,满怀期待,神采奕奕,等待我读书的声音响起。”

在阅读中交流和相遇

不仅仅带着学生读书,冷玉斌还带着老师读。他积极举办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邀请专家作主题报告,凭借自己庞大的阅读量和精准独到的眼光,为老师们精心挑选推荐书目;他利用网络论坛建起读书专题帖,老师们踊跃参与,反响热烈;他建立了读书QQ群,从早到晚都有活跃其中的读书同仁交流分享。

冷玉斌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出发,把自己对阅读、对教育乃至对人生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与老师们分享。“我总是乐于与同道之人做这样的交流探讨,”冷玉斌说:“与其说是我在‘带领他们或是为他们答疑解惑,不如说是阅读让我们有了一次次美妙的相遇。”

(原标题《阅读推广人冷玉斌:“阅读让我们有了一次次美妙相遇”》)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