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3637
解码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姚天笑 栗晓东 莫洁霞
2022-04-12 18:40

解码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圳市光明区正努力建设高质量高颜值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强力实施“双碳”战略、绿色发展,奋力打造宜业宜居城区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个“生态环境典范城区”的光明样本即将形成。

·启示·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引领·

高质量生态环境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光明科学城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实施“双碳”战略指引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光明区低碳化治理能力和强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聚力攻坚,生态环境质量再上台阶。深圳市光明区持续统筹推进控尘、控排、控车、控油、控不利天气影响“五控”攻坚行动,强化涉水面源排查整治,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空气优良率91.4%,首次连续两年达到90%以上;PM2.5浓度20.2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时期均值下降9.7微克/立方米,降幅达32.4%,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三位;15条主要河流Ⅲ类及以上水质占比达87%,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石岩、公明、鹅颈饮用水源水质持续100%达标。

服务民生,经济生态“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环保顾问”党建品牌越擦越亮,荣获“新时代全国机关基层党建新成就”全国百优奖;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提供30亿的信用额度,专项支持企业升级改造污防设施,已投放12亿元;在光明科学城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27.6km2范围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成果应用后将使90%的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在食品行业推行污水委托处理试点,在管网完善区域,对污水厂能接纳的污染因子执行协议标准,多家企业已签订委托协议,仅晨光乳业一家每年可节约污水处理费用近400万元;破解辖区小废水、危险废物处置难题,日处理量500吨的高浓度污水净化站已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营,建成1个“一证式”危废转运中心。

低碳治理,“双碳”减排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碳普惠等低碳试点任务,加强碳排放管理,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2021年,光明区强力推进光明国际汽车城园区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和华星光电研发楼近零碳排放建筑试点项目;63家碳排放管控单位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碳履约,完成率100%。其中,碳履约工作已具备一套完整流程和系统,管控单位可根据相关办法的要求进行申报、核算,并结合数据预判履约量,按时按量完成履约工作。

▲ 共建光明绿色生态走廊

·聚焦2022年,我们将这样干!·

低碳化治理创优光明生态样板城区建设

结合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发展定位,2022年,光明区将以建设绿色低碳光明为目标,谋划“强基础、争先进、创品牌”三大低碳化治理新篇章,梯次推进,抓好落实,努力将光明区建成“天蓝水秀、生态宜居”的生态样板城区。

强基础——完善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服务好企业、建立完善好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能力。光明区始终以企业为中心,在环境管理全流程中为企业提供更周到服务。

审批更便捷。在光明科学城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全面应用区域环评改革成果,逐步推动辖区4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开展区域环评,用3年左右时间将区域环评范围覆盖到光明全区。

指导更深入。持续完善环保顾问服务,打造全市首个环保顾问中心,实行管理所与环保顾问中心一体化建设,“一所一中心”强化技术帮扶指导,环保顾问深入社区、园区、企业,在原辅材料选用、治污工艺选择方面给予指导,并推进环保顾问、环保主任有序联动。

扶持更多元。研究设立绿色发展资金,支持园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用好用足30亿元建行授信,并进一步拓宽金融合作渠道,指导企业积极争取市环保专项资金。

服务更精准。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向基层、向企业延伸覆盖,指导和强化1000余家工业园区和辖区10000余家工业企业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新版《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建立园区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相关规定,双管齐下推动园区、企业主动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形成政企协同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 走进文化中心绿荫掩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

争先进——提升标准,争创生态环境典范城区

光明区将以奔跑的状态、奋斗的姿态将工作标准提的更高,将各项举措落的更严,让辖区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严格治污标准,争取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强化工地管控,将重点工地全部纳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实时动态监控;建立全覆盖的施工工地大气环保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分级、分类高标准精细化管理。强化工业源治理,以更严标准开展VOCs工业企业综合整治,高排企业深度治理、中排企业销号式整治、低排企业规范化管理、“小散污”企业清退整治,力争年内削减VOCs排放量不少于150吨。强化不利天气应对,强化督导督查机制和各部门、各街道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应急减排全区一盘棋工作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作高效的大气应急减排工作格局。

提高工作标准,力争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切实抓好信访投诉处置、网络舆情应对。信访投诉处置到位,定期分析研判形势,由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局领导包案攻坚涉生态环境民生重点、堵点、痛点问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证群众沟通、投诉渠道畅通,对群众诉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网络舆情应对到位,提高政治敏锐性,强化对重点投诉、热点问题的梳理分析,定期研判,及时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舆情发生后,按照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快速反馈的“三快”原则高效处置,直面问题,真诚交流,将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创品牌——强化引领,打造绿色低碳发展亮点品牌

光明区将进一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双碳”战略,以“两山”基地创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为抓手,稳步推动辖区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积极探索转化路径,争创“两山”品牌。按照“生态+科学+创新”的思路,以科学城为主体,找准一条光明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着眼于生态环境提升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吸引高科技企业集聚,系统打造茅洲河绿色发展经济带、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标杆项目。

▲ “红飘带”光明虹桥公园气势磅礴

落地实施两个规划,打造绿色发展品牌。出台并实施《光明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光明区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从源头上落实高标准生态管控要求。衔接市级风廊走向,结合光明通风扩散功能需求、地物条件和城市更新计划,构建形成2条一级、2条二级、7条三级廊道的光明风廊体系;探索加强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连通廊道建设;推进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从前端介入“工改工”全过程,将“双碳”理念植入园区建设中,实施增绿补绿,明确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功能空间用地保障要求,着力打造一批绿色品牌园区。

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创建“双碳”工作品牌。升级“环保顾问”,设立“碳顾问”,提高“双碳”服务能力,强化管控单位减碳意识,严格督促辖区内管控单位百分百碳履约,指导企业提早开展“双碳”规划,布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线。同时,打造低碳生态样板,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做好光明国际汽车城园区和华星光电研发楼近零碳排放建筑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构建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结合科学城未来规划,不断探索,致力建成一个“低碳化治理”示范样板的光明低碳科学城。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谭凤希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