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7043
“追光”大鹏防疫志愿红,他们的故事平凡而耀眼
文章
1
​晶报记者:陈碧霞 通讯员:刘聪聪 董芊池
2022-03-10 21:36

“追光”大鹏防疫志愿红,他们的故事平凡而耀眼

自深圳这波疫情发生以来,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他们来自各行业各领域,他们身披红色“战衣”,奔赴防疫一线,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用凡人壮举构筑新区防疫安全网。

他们就是平凡而耀眼的战疫志愿者!近日,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义工联联合推出了“致敬·防疫志愿红”系列故事,让我们“追光”这一群为家园而战的志愿者,了解他们的背后故事

■ 退役不退志,奔赴防疫新“战场”

张继光,67岁退役老兵,现在是大鹏新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年轻时,一身“橄榄绿”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退伍后,一身“志愿红”将热血抛洒在了大鹏新区的大街小巷。“我是一名退役老兵,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是我应尽的一份责任。”张继光常常说道。

自疫情发生以来,张继光一直积极响应疫情志愿服务工作,主动参与所在社区的卡口防疫工作。在社区出入口,他顶着风雨、冒着严寒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检查来往行人的健康码及行程码。因担忧张继光的身体状况,家人曾劝阻他不要参与志愿服务,但他想了个折衷的办法说服家人,那就是站半天岗休息半天,即确保了每天能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又确保了休息时间。

“只要有需要,我就来!”张继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疫情面前,他主动请缨,身披“铠甲”,再燃“战斗”激情,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当先锋、打头阵,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 逆向而行,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苏晓静,退休党员,2021年退休后便到大鹏新区居住生活。她时常说道:即使是退休,但我作为共产党员,我不能退缩,越是困难,我越应该上。

疫情期间,很多核酸检测现场都非常需要志愿者,苏晓静便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毅然投身于社区一线防疫工作,帮忙引导现场群众,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走上街头进行防疫宣传,帮助居民量体温等,葵涌辖区内的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每天几乎都在做志愿者的路上奔波。

“即使退休,但我是党员,我有时间,有精力,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苏晓静坚定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她用满腔的热忱和持续的付出树立了基层党员的光辉形象,诠释了温暖人心、助人为乐的志愿精神,成为防疫志愿服务的一股重要力量。

■ 穿上“红马甲”,我就是战士

杨艳娥,一名普普通通的来深建设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

自疫情发生以来,杨艳娥便主动请求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从此,她的业余时间就成了抗疫时间。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总能看见杨艳娥瘦小身影出现在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小区进出口卡点和新冠疫苗接种点中,为群众解答疑问、维持秩序、登记信息……

服务中面临着低血糖的问题,为了能在服务中不给防疫添乱,她总是随身备着糖果,想着自己多坚持一分钟,就能服务更多的人。

“我常常觉得做志愿服务有“瘾”,看到一线防疫人员那么繁忙,我真的坐不住,做志愿服务就是人生另一种快乐!”杨艳娥如是说。两年来,她相应号召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800余小时,仅2022年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时长就达280小时。她逆向而行的志愿壮举充分向大家诠释了:疫情面前,人人都是战士!

■ “老外”不见外,守护新家园

Matteo来自意大利,是一位居住在深圳15年的外籍人士。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主动申请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当上了防疫一线的“洋志愿者”。

只要一有时间,Matteo就毫不犹豫披上“红马甲”、穿上防护服,加入到防疫志愿服务中来。他用流利的中文提醒居民扫码,当有外籍居民前来时,又会立即“切换”成“英文状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Matteo由于个子高,一天核酸检测下来,他要弯无数次的腰为居民解说核酸检测各个流程,但他从没喊过累,始终面带微笑,以饱满的热情开展志愿服务。

当有人问起Matteo为什么要做志愿者时,他总是笑着说:深圳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是我的“分内”事。Matteo时常这样说:“虽然我是外籍志愿者,但是我不见‘外’。”“我来深圳已经15年了,对深圳有了浓厚的感情,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陈章伟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