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1168
管控区记者日记③:我在每个朋友圈的下面,都写了一句“不容易”
文章
1
晶报
2022-02-28 21:02

管控区记者日记③:我在每个朋友圈的下面,都写了一句“不容易”

收录于专题:深圳抗疫进行时

2月28日,星期一,有阳光

这两天天气暖和起来了,同个小区的朋友把一个水桶和一个饮水桶丢出了小区围墙之外,据说这是她先生带回公司去洗澡用的家伙。水桶我明白,但饮水桶——是打算在底部戳几个洞洞,当巨大的花洒用吗?

听说,有些小可怜今天又把主机扛回去上班。想想这些画面,真是好笑又心酸。疫情之下的打工人,不容易。

作为打工人的一员,我这几天也扛着电脑,挂着工作证,在小区内到处跑——原以为身在管控区,直接躺平算了,但是看看银行余额和股票,称称体重,照照镜子,决定还是乖乖码字赚稿费。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跟平时不太一样,有些乱:各种物资临时摆放在地上,各个办公室桌面堆满了各种资料、电脑、数据线,还有一些充饥的饼干。这里算是小区管控的指挥部。

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室有点乱。

人员多了许多,除了社区原本的工作人员和义工,福保街道工作人员都下沉到社区,福田区机关事业单位也派了不少工作人员增援。居住在益田村的一些公职人员、企业党员因为被管控无法去单位上班,就地支援社区工作。

村里的居民小昕属于就地支援的那种。2020年疫情暴发后,他就签署了志愿书,长期支援基层防疫工作。他告诉我,疫情暴发之初才叫真的艰难,很多工作都不被理解,而现在防疫工作已经形成体系,居民对于疫情已有较多了解,工作推进起来容易多了。

数据核查组组长刘小敏给区直机关下派干部进行扫楼培训。

说起来容易了,但社区是防疫前线,工作能简单到哪里去?看看社区工作人员的分组:协调指挥、组织宣传、数据核查、人员管控、应急转运、核酸检测、消杀保障、综合保障、科技服务、关心关爱、居家服务、医疗保障……就知道事务有多庞杂了。听说,小区管控后,这些人每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这么大的社区,事无巨细,众口难调,都得捋顺,不容易。看着他们在千头万绪中从容穿梭,我不由得拱手:佩服!

就拿测核酸排队这个小事来说吧,前几天业主们一直在争论,到底是一家派一人做代表排队好,还是每个人都各排各的好。前者认为减少人员聚集,又可避免老人站太久;后者认为,各排各的才叫公平,敬老爱幼可以,70岁以上老人可优先测,但年轻人身强体壮还是老实站着吧,没看到后面也有好多老人排着队嘛。

党建办主任方琳和科技服务组组长刘照对接科技服务事宜。

都有道理,听谁的?昨天,社区有了反馈,增加了测核酸的点位,还给大家发了一个列表,写明每一栋楼在哪个时间段去哪个点位测,并在群里随时直播排队情况:“人少速来!”显然,工作人员抓住了问题关键所在:排队较久,人员聚集。

采样结束后,群里发了医护和社区工作者的合照,大家都在刷屏感谢。感觉大家对这个新的安排比较满意。

别看业主群偶有抱怨,但工作人员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心怀感恩。小区里有一栋被封控了,封在家里14天,能有多舒服?但里面的一位居民微信跟我说,虽然不能出门,但也还好,安心呆在家里,而工作人员要上门服务,跑上跑下,才是真辛苦。

居民排队核酸检测。

确实,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容易。

回来的电梯里遇到邻居。她的先生是其他街道的负责人,每次疫情一起,他就得住办公室,这次家里封村,他自然没回来,吃住在单位,那边也是离不开他。她刚刚把干净衣服给他送到小区门口。

今天之所以会想写一写这群人,是因为昨晚看到了一个视频,夜晚的路灯下,百来个“大白”排着长龙,走向上沙村(未核实地点真假),顿时泪目。

小朋友给一线防疫人员送礼物。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保护这个城市和居民付出了多少。

有时候我们看不到他们,但他们无处不在。

(原标题《记者管控日记③:我在每个朋友圈的下面,都写了一句:“不容易”》)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