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8442
“山海连城计划”城市设计捧得深圳“金牛奖”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2022-02-23 12:51

“山海连城计划”城市设计捧得深圳“金牛奖”

“深圳市第19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2021年度)”评选活动,2月23日揭晓。记者从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获悉,经宣传动员、项目征集、材料初审、专家评审、获奖公示和协会会长会议审定等程序,共有210个项目获奖。其中,《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城市设计》拔得头筹,喜获“金牛奖”。另有《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等一批项目获得褒扬,分别为一等奖44项、二等奖68项、三等奖82和表扬奖15项。

深圳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是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评选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7个组别,从技术创新、规划水平、实施效果方面给予褒扬。

其中“金牛奖”的评审标准,要求在全市同类项目中居最高水平,达到同类项目的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很大,在规划理念和方法方面有突出的创新,对提升行业技术进步作用重大,对深圳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山海连城计划”构筑“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魅力骨架。(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编制)

此次荣获“金牛奖”的《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城市设计》项目,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宜居城市研究中心)编制。

“山海连城计划”的设计理念强调“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接力跑”。建市以来,深圳一直将绿色可持续作为规划建设主线,坚持组团式结构、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守住了山海资源,形成“山、海、城相依”格局。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和先行示范的时代使命,深圳提出“山海连城计划”,作为“科技”之外的另一张世界级城市名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城市典范。

“山海连城计划”提出构筑蓝绿融城的生态魅力骨架。以深圳地理形胜为基础,全面识别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分布,结合组团格局与城市文脉,集成生态廊道、公园、碧道、绿道等,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魅力骨架。串联重点发展片区和城市文脉,引导城市建设从背向到面向蓝绿资源,在山边、海边、廊边,布局积极功能与开敞形态,创造一批蓝绿景观和城市魅力融合的名片地区。

“山海连城计划”,也是“公园城市”创新的深圳范式。深圳地貌丰富,低山丘陵、海岸山脉等公园本底,与城区紧密交织。狭小、高密度的空间底盘上,栖息了1800万人和3万种野生动植物,人与动植物毗邻而居。“山海连城计划”,营造高质量全域生境,构建多级生态网络,差异化界定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让人与动植物各得其所。以系统化“微”连接,推动“千园之城”到“一园之城”,让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

“山海连城计划”,将为市民打造亲自然、无边界的公共生活。在识别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避免扰动的前提下,引导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产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连接集中的居住地和工作地,构建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城市级生态游憩网络。贯穿东西山脉的千公里郊野径、沿海岸连续骑行的百公里自行车道、丰富多彩的亲水生活、非生态敏感区的山顶看台及缆车、家门口的大尺度自然休闲带等,创造深圳的极致亲自然生活全景,吸引世界级人才。

“山海连城计划”作为凝聚各方共识的“深圳行动”,其项目成果已列入深圳“十四五”规划,成为《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法定规划体系。经过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家和市民,纷纷响应,投身到相关筹建活动中,推动全民形成“山海连城”意象的绿色共识。目前,竹子林山海连廊、香蜜湖山海连廊、梅林山生态廊桥、塘朗山城市看台等多个示范项目,已在实施筹备中。

塘朗山城市看台国际设计竞赛优胜设计方案之一“未来之环”的环形多维度观景平台。(概念图)

记者了解到,本届评审活动中,精品项目迭出。这些优秀规划设计对于加强空间统筹、陆海统筹、风貌塑造,强化区域协同、创新驱动、通达韧性,体现先行示范、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助推了深圳城市高质量发展。

如《深圳市特色风貌保护区保育与活化策略研究》,针对深圳“虽有7000年文明史,却因40年改革开放而兴”的独特发展特点,重新创建了契合深圳“7000+40”年代特征的“老遗产+新遗产(1+3)”保育体系,旨在凝聚深圳文化价值及风貌特征共识,探索“深圳式”特征保育模式,营造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的家园城市。

深圳“老遗产+新遗产(1+3)”保育体系。(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深圳市福田区整体城市设计》,是存量时代的城市整体设计营造,积极探索高密度宜居宜创城区建设的“福田方案”。通过走读丈量,专业人员绘制城市意象地图,对多元数据耦合分析,制定“人体验品质提升” 项目化解决方案,形成综合更新和公共空间两类项目指引,统筹福田全域有机更新行动。以公园为例,福田1471个居住小区,未来或规划在北部城区建立大型公园之间“连接”,南部城区“增补”微型公园。

《轨道13号线科苑大道(创新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规划》,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契机下的地区品质提升模式探索。针对南山高新园区产业和人员结构迅速更迭催生的一系列问题,结合高新园轨网密集和13号线沿中轴科苑大道敷设,突破单一更新模式,创新以人群需求为导向的地下空间规划,统筹相关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实现片区空间品质的快速提升。

大鹏新区西涌地区修复效果图。(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

《深圳市大鹏新区西涌地区城市设计》,属于全要素综合城市设计创新。项目以台风受灾为契机,把自然推向前台,采用全要素共生共荣的新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滨海地区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自然、安全、社区、旅游平衡发展。

【读特新闻+】

深圳市第19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2021年度)获奖项目名单

(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