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3415
一年一度“燕”归来,“05后”深圳小艺术家群展启动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通讯员 程念
2022-02-21 14:07

一年一度“燕”归来,“05后”深圳小艺术家群展启动

极具实验艺术性的“05后”小艺术家群展又来了,一年一度的小燕巢学员作品展于2月20日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巢·美术馆回归。

参展小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今年的展览以“弯的FOUR”为主题,共涵盖260位学生、800余件作品,包含更具冲击力的大型艺术装置、科技感与互动性兼具的实验性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人们不仅惊叹于深圳“05后”的艺术脑洞,还被“小燕画院·巢”突破传统艺术教育路径的全新模式所折服。据了解,该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结束。

260位小艺术家群像夺目

步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还没抵达巢美术馆,走廊的墙壁上就出现了一溜儿形态各异的漫画人物,神态姿势不尽相同,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打卡。

这是本次参展260位小艺术家的自画像,铺满了几十米长的墙壁,一眼望去颇为震撼。“这是年度小燕巢学员作品展举办以来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小燕画院·巢院长卓铭达告诉记者。

260位小艺术家的自画像,铺满了几十米长的墙壁。

“年度学员作品展”已是小燕画院·巢成立以来每年的“例牌菜”。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作品来自小燕巢260位学生,他们全都是“05后”生人,最小4岁,最大15岁。800余件作品类型涵盖电影动画、多媒体艺术、装置艺术、视觉艺术、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多元化内容。

由于参展人数众多,涌现出许多集体创作的大型作品。例如,60位小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红砖文化建筑群,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界主流之外,探索如何从一块小砖开始,回到建筑的本质,用传统工艺和低碳环保表达自己的态度。100位小艺术家集体创作的逐帧动画作品《闪动的影像》,分为“场景”“熟悉的人”“人群”三个单元,把来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100个创作者串联在一起,每个人用一帧动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展的许多作品都格外注重互动性。展厅门口的巨大彩绘地板,就是60多位小艺术家在200块木地板上用画笔共同创作的宏大故事。除了观赏之外,观众还可以在上面行走,进行互动交流。“互动性和社会性,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特点。”基础工作室负责人马艳表示,这也是后疫情时代人们心理需求在艺术上的一个反映。

观众在现场观展

聚焦实验性,展示课题制教学成果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小燕巢学员作品展”充满了鲜明的实验主义倾向,许多参展作品都是课题制教学的成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50位小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人体装置《守望者》格外吸引眼球。这组作品把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树脂头模一一拆解,通过热熔胶重新塑形,再结合发光原理,透露出未来主义的意味,也折射了赛博朋克等“Z世代”的流行文化符号。“这是围绕造型能力进行的课题训练,但创作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方式,没有把科学严谨的塑形放在第一位,更多聚焦于实验性。”纯艺工作室负责人梁隽葳解释说。

《守望者》

平面设计工作室负责人段静怡指导的几个课题,最能体现这种实验性。大型装置《旧物拼贴-秩序与规则》将现成品拆解、打散,重新以一种新的平面秩序组合。《尺规作图》用直尺和圆规,对汉字进行解析、变形、再创作。《真实与真相》更是直接挑战传统绘画在白纸或白布上作画的方式,在木头上画木头,用“油画拓印”的方式进行全新的艺术创作。

还有集体创作的大型装置《遗落的城市》,出自卓铭达所负责的实验艺术工作室。“这是一个偏立体空间的实验性创作,利用竖条的概念和关系,营造出一种从未想象过的空间延展,最后变成一个场景组合。”卓铭达表示,“这次展览证明,许多以往被认为是‘超纲’的艺术课题,深圳的‘05后’孩子消化得很好,作品完成度非常高。”

红砖文化建筑群

当天的展览开幕式之后,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小燕画院·巢各工作室的老师对2021年度项目课题进行了汇报总结,并与家长、孩子充分交流互动。

美术教育就只能坐在画板前画画吗?小燕画院创始人董建国告诉记者,“这次展览让人们看到,艺术教育没有边界,未来小燕画院·巢会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性的课程,变成一个融会贯通的艺术舞台。”

(原标题《一年一度“燕”归来,“05后”深圳小艺术家群展启动》)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