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3926
思与辨|剑指“小病大治” 医保支付走向精细化
文章
1
2021-12-28 10:10

思与辨|剑指“小病大治” 医保支付走向精细化

漫画:冯大美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这种模式下,可能产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这项改革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看病就医?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赵 鑫

嘉 宾:王 莉(南方医科大学卫生 管理学院教授)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文军(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1

国际主流支付方式的核心是要实现医疗服务精准定价

主持人:DRG/DIP支付方式与传统医保支付方式有何不同?

王莉:DRG是国际上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其通过对具体疾病诊断及后续操作进行归纳,形成核心疾病诊断相关组,再根据“合并症与并发症”情况,细化为具体的DRG分组。DRG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依赖临床路径选择和专家判断归并。DIP被视为我国本土化医保支付改革探索。DIP通过对临床病案中“疾病诊断”与“治疗方式”组合,穷举形成DIP病种组合,利用数据还原病种的疾病特征及医疗行为。DRG与DIP支付方式在疾病入组方式、诊疗组合规则和支付核算逻辑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DRG和DIP改革都属于付费端(医保与定点医疗机构的付费结算)改革。

在我国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保是被动买单,存在“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在DRG和DIP支付方式下,医保通过确定病组(种)支付标准,改变了医疗机构原有的收入模式,这有利于激励医疗机构主动降低费用支出,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和静钧:DRG支付方式将支付与患者的疾病诊断相关因素结合了起来,这些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等,按照这些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制定定额支付标准,支付方不再依据患者住院实际花费付账,而是实行分组标准化支付,不再是一人一案定费,而是一人一组标准付费。DIP支付方式是病种分值付费,在按诊断相关因素进行分组之后,根据区域医保统筹、统筹区内病种总点数、总额预算等基础上计算点值,并按点值付费。传统医保支付是除去不在医保名录上的治疗项目和耗材等费用之后,按实际医疗费用的报销费率支付给医疗单位,这种支付方式会导致医保支出年年攀升,同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李文军: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多采用按项目收费,患者生病入院,检查、用药、治疗、手术,每做一个项目,医院就按照相应价格收费。但随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开启,这一模式将会发生改变,疾病分组、打包定价将成为医保支付的普遍方式。DRG/DIP支付方式的核心不是为了节约资金,而是要实现医疗服务精准定价,它采用病组(种)成本打包方式对医疗服务进行合理补偿,与按项目付费相比,这种定价方法更加精准科学。

2

促进医院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利益

主持人:DRG/DIP支付方式会对我们看病就医产生哪些影响?

李文军:DRG/DIP支付方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同时也会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因为在DRG/DIP支付模式下,医院想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多医保收入,就必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于医院来说,在DRG/DIP支付模式下,需要和医保支付方共同承担财务风险,于是,一些医院从前无限扩张的发展模式再也行不通了。公立医院尤其要提高优势医疗科室业务水平,服务好患者,有能力获取适当结余,以赢得发展主动权。

王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视为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杠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能够促使医疗机构控制费用支出,推动医院进行成本管控、优势病种和特色病种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等,促进医疗机构管理—运行—诊疗—服务模式变革。在引导医疗机构管控成本、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患者也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经济负担将进一步降低,满意度得到提升。

和静钧:传统医保支付方式更多顾及短期利益,通过提高医保费率来解决医疗运行成本问题,随之而来的医院 “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DRG/DIP支付方式把医院的行为归类分组,并标准化定类。开大处方、提升病床容量等行为不仅得不到医保的支持,反而会因与标准治疗方案相去甚远,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DRG/DIP支付方式,改变了医保部门从前被动参与医疗的情况,有利于促进医院提高诊疗质量,从而保障了患者利益。可以说,DRG/DIP支付方式的推出,将对患者看病就医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

3

加强医疗、医保政策协同联动

主持人: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落地,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和静钧:在改革落地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普及DRG/DIP相关知识,尤其要让医院理解改革方向,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其次,应就支付方式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患者自付部分增加,做好相关预案。第三,DRG/DIP支付方式的运行是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应该进一步提高大数据技术水平,在测算病种点值中遵循科学和有效原则,做好医保支付工作。

李文军:第一,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绩效考核,建议国家层面要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计价行为,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重点对医疗质量、诊疗行为、医疗费用以及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内容进行考核;第二,配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院要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成本核算,完善财务制度,推进业财融合,建立“成本降低”和“资源节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王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医疗、医保政策协同联动。首先,医保部门要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DRG/DIP病种分值设置,规范技术标准,保证分组的科学性、病组权重的公平性、基金分配的合理性等。同时,医保部门也要优化相应的医保经办和管理流程,加强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等。其次,医疗机构是支付方式改革能够落实和发挥作用的关键,要注重发挥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医院、医生的积极性,推动医疗机构内部运营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以此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剑指“小病大治” 医保支付走向精细化 》)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