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1944
“熔铜”艺术诞生十五年展览在杭州举办
文章
1
​央视网
2021-12-27 15:28

“熔铜”艺术诞生十五年展览在杭州举办

央视网消息:一场名为《江南铜屋 熔铜十五年》的展览日前在杭州开展,吸引多方关注。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介绍,2021年正值“熔铜”艺术诞生十五周年。“熔铜”诞生以来,通过不断创新,正在成为中国五千年青铜文化历程中的又一创造。“熔铜”艺术也在走向世界,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中国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位于杭州河坊街上的江南铜屋,由现代铜工艺打造而成。在铜屋中,《稻可道,非常稻》、《千浪卷雪》、《燃烧的向日葵》、《宋画迷宫》等“熔铜”艺术作品,让参观者感受到铜在自由熔解过程中呈现出的独特造型。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承人朱炳仁希望借展览展示十五年来“熔铜”艺术的创新发展。

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朱炳仁:铸铜都是在模具里面形成的,“熔铜”它就是跳出模具,它就是铜在熔化过程当中自由流淌,形成特有的自由流淌的肌理和形态。这种肌理和形态通过艺术家对它的控制,所以我们称“熔铜”艺术为“无模可控技艺”,它每一件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从一次意外中摸索出“无模可控熔铸工艺”

据朱炳仁介绍,“熔铜”艺术的诞生源自于一场意外。2006年,他参与整修一个宝塔工程突发火灾,在清理现场时他惊讶地发现,火场中肆意流淌的铜水,在冷却后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铜珠与姿态万千的结晶体。此后,朱炳仁开始钻研全新的熔铜技法。

朱炳仁发现从凝固到熔化,再从熔化到凝固,在这一过程中,铜处于液态的时间极为短暂,极难把控。他尝试了上百种方法,进行了上千次试验,终于摸索出“无模可控熔铸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嵇锡贵:他没有因为这个(火灾)事情而沮丧,他能够把残缺的东西用好,变成一个美的东西,让铜“浴火重生”,这个很不简单。

朱炳仁使用这场大火熔铸中的熔铜结晶制成的第一件“熔铜”艺术作品《阙立》,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朱炳仁认为,“熔铜”艺术是青铜五千年文化历程中又一个创造。

朱炳仁:匠人他不光是对我们历史上已经有的那些工艺、那些技艺进行传承,同时他在艺术上有开拓,留下我们当代匠人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思想。

“熔铜”技艺走出国门 展示中国铜文化的创新发展

十五年来,朱炳仁和儿子朱军岷一直在追求这种独特的艺术实践。他们使用新理念,在跨界与多元的铜文化探索中实现了新突破。

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 朱军岷:要不断地超越前人的技法,创造出一些符合现代(的技法),包括科技也好,现代手法也好,这些技法上要创新。第二就是使用场景,使用场景这个创新很重要。文化内涵也要不断地创新,也要不断地去继承发扬。

十五年来,不少“熔铜”艺术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多件艺术品还走进了杭州G20峰会。“熔铜”艺术还走出国门,在美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欧洲多国陈列或收藏。2018年,朱炳仁受邀赴比利时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并在德国开办了一场个人展览。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巴德·艾克曼斯:这(《稻可道,非常稻》)是个象征,对我而言这是精神食粮,所以当你走进来的时候,你就能看见。对我来说,我想让大家第一眼就能看见这个精神上的食物。

运用艺术这种人类共通的语言,朱炳仁在将中国铜文化带到了世界多地。外国参观者认为,朱炳仁从中国传统出发,并找到了一条通往多样化主题的道路。铜雕艺术在朱炳仁的不断创新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